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轉貼] 小劇場現三國

小劇場現三國

[ 香港經濟日報 2011-05-04 文/羅惠儀 ]

由閱讀了解《三國演義》,腦袋可幻想出不同的戰爭場面、英雄風範,屬於一種個人細味的方式;今日的戲劇教學,卻可將名著以互動方式呈現,令學生多了表達己見的機會,進而投入閱讀世界之中。學生怎樣三顧草蘆?如何置身諸葛亮與周瑜鬥智之間?怎樣跟諸葛亮一起借東風?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教育劇場」(Theatre-in-Education),連續 6 年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支持,作學校巡迴演出。今年以《三國演義》為主題的《戲說三國》,設計一系列教育劇場活動。《三國演義》膾炙人口,當中不少戰爭謀略、英雄逸事叫人難忘,劇場以此作藍本,將箇中精采場面呈現,學生更可與不同角色交流,令名著不僅是文字,也是靈活畫面,可說提升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並從活動中建立批判能力。

化身角色 推進劇情

走入劇場前,演員先化身說書人,由東漢末期三國時期,黃巾之亂說起,到桃園結義。接着,學生有機會以劉備的身份,游說諸葛亮出山。

怎樣游說諸葛亮?演員的角色,更像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理據 ——「若你得天下,治國之道如何?可從人民、軍事、經濟方面想,以說服諸葛亮!」,學生分組討論,答案其實不離重視民生:「派錢最好!」有學生答。化身諸葛亮的老師回應:「不斷派錢遲早無錢。」

令學生逐步思考治國之道,也是劇場計算過的教育目標。於是,學生懂得從經濟(減少稅款、鼓勵人民工作)、政治(懲治貪官),令民生安穩,所謂「得天下,要愛人民」;除了說之以理據,學生還可加入演技。據悉曾有學生在這部分跪拜地下,別具戲劇效果!

諸葛亮以草船借箭等故事深入民心。不少學生都愛借東風的七星陣,皆因從文字,甚至「打機」也沒有詳細描述,覺得很神秘;在劇場中,諸葛亮手執羽扇,置身易經坤、艮、坎、巽、震、離、兌、乾八卦方位中跳起舞來,演繹借東風。劇團藝術總監陳恆輝說,演員的舞姿乃參考京劇大師馬連良《借東風》的選段。

劇場前後 延伸閱讀 

五年級的林子晧愛打 PS3「三國無雙 5」,連《三國演義》白話文(版本)都會看。「打機跟史實有差別,不過,我都會睇原著。都是因為打機,才有興趣睇故事。劇場沒有打仗的場面,我在打機可以補足!」謝卓軒則覺得,劇場令他有興趣閱讀文字。「感受劇場的氣氛,很多場面更生動。」

陳恆輝表示,這代學生愈來愈少閱讀,特別是中國文學,他希望藉着劇場,重新將中國名著的趣味帶給學生。「小學生應該會對《三國演義》有興趣,因為鍾意英雄、戰爭元素,而且故事性強。」

他覺得電子遊戲都有好處,好像「三國無雙」,不論關羽傳、趙雲傳,都會解釋清楚不同戰役。「除了你打贏了一個人,扭轉了歷史外……基本上,資料都很詳細。」

參與是次計劃的其中一所小學順德聯誼會胡少渠紀念小學(上午校)校長陳建業指出,教育劇場能縮窄學生的學習差異。「畢竟,文字閱讀能力各有不同。文字能力較弱的學生,透過劇場會增加其閱讀的興趣,亦是一個發揮平台,引導學生評論。」

劇團會安排工作坊給老師,教授不同教學策略。劇場前、後,老師都會有《三國演義》的相關課堂,令學生走入劇場前,已對故事有基本認識。至於劇場最後段,關羽鎮守華容道,曹操會怎樣?老師便接着在課堂以說書形式講解,讓學生當關羽,分析自己會否殺曹,延伸劇場討論的氣氛。

﹏﹏﹏﹏﹏﹏﹏﹏﹏﹏﹏﹏﹏﹏﹏﹏

小學生看三國

是次劇場的對象主要是五、六年級的學生。陳藹寧同學喜歡《三國演義》中的官渡及赤璧之戰,最能看到曹操、諸葛亮和周瑜如何用兵。「很多人都說曹操奸,不過,我很欣賞他的文學、政治方面的智慧,最喜歡他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短歌行》)的詩句。」在劇場中,她喜歡當臣子,說服孫權該和劉備聯軍出戰、投降(赤璧之戰),還是求和。「如果戰,怎樣對我方有優勢?應該用啥武器?」她於二年級開始看《三國演義》,不過,對不少戰役的內容已很模糊,而劇場活動可令她重溫細節。「我以為歷史不可以改變,原來,自己都可以有意見,去看一場戰爭……換着是我,怎樣都要一戰,因為已經失去領地。求和,只會被軟禁。」是否可以有歷史以外的選擇?劇場起着引導學生思考的作用。英偉程同學說,若是孫權會自行攻打曹操。「我的糧食、兵馬充足,還有周瑜幫忙。」

周瑜的妒意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妒忌諸葛亮的行徑,從劇場中,草船借箭、借東風事件更顯見兩人的關係。而周瑜得悉諸葛亮借得東風後便離開,他不住問學生對方的行蹤,學生亦投入角色,胡扯一番,可見學生心目中對周的印象。陳恆輝覺得,一個人惡毒心腸亦由妒忌開始,因此,特別從《三國演義》抽取這些片段作對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