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報財經新聞 2012-02-21 文/楊天帥 ]
活化市集 普及戲劇 香港話劇團@ 街市餐廳
在第三批活化歷史建築計劃中,競爭最激烈的是中環必列啫士街街市。
其中投標單位之一的香港話劇團,建議把街市活化為「市集舞台」,並設全港首個常設餐飲劇場,冀透過新方法讓戲劇成為更多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是次計劃共開放四個投標項目,分別為半山景賢里、銅鑼灣虎豹別墅、前粉嶺裁判法院及必列啫士街街市。其中以總樓面面積約九百五十平方米、用地面積約六百四十平方米,為四個項目中最小的必列啫士街街市,成為最大競爭目標,共收到十五項申請,半山景賢里、銅鑼灣虎豹別墅各收到五項,前粉嶺裁判法院則收到九份表格。
餐飲劇場概念
必列啫士街街市位於必列啫士街2 號,鄰近蘇豪,建於1953年,為三級歷史建築。暫時已確認有份競逐此項目的團體,包括香港青年協會、新聞教育基金、劇場空間及香港話劇團。其中,香港話劇團投標計劃名為「市集舞台」(Market Theat re),焦點是一樓的餐飲劇場(Dinner Theatre),如投標成功,預期可於2015年開始營運。
餐飲劇場的概念,在香港是新鮮事,但在西方並不罕見。通常做法是觀眾先入場進餐,後即場欣賞劇場演出。香港話劇團(下稱話劇團)行政總監陳健彬表示,扣除節目轉換及維修等日子,預計「市集舞台」一年裏有七成半時間會有演出,當中包括話劇團自家製作以及其他劇團租場表演。
陳健彬表示,「話劇團演員不多,本身演出已經很忙,所以『市集舞台』主要將是一個給其他香港藝術家發展的平台。」長遠而言,話劇團希望透過「市集舞台」,擴闊舞台演出之可能,諸如外國劇場、棟篤笑、戲曲,甚至中國傳統的東北二人轉、相聲等演出。觀眾一方面以香港人為對象,另一方面則以吸引非首次來港及具文化素質的旅客為目標。「語言希望能夠國際化,既有英文節目,又有普通話和粵語節目。」至於餐飲元素,話劇團則會物色餐飲企業主理。
陳健彬指,餐飲劇場的概念,主要是源於必列啫士街街市活化項目必須由獨立於話劇團的特設公司營運,要自負盈虧,故引入餐飲元素,以獲取資源補貼文化開支。若建議獲政府接納,餐飲劇場收益將會是「市集舞台」營運費用主要來源。「西九也是這樣做,除了文化場館外,其實都是商舖。香港大會堂、文化中心、葵青劇院等都設有餐廳,一方面支持場館營運,另一方面為觀眾提供方便,也可帶起附近人流。」劇場擬設於一樓,餐枱、舞台及座位皆為活動式,完整餐飲劇場布置下約可容納八十名觀眾,拆卸舞台後可增至一百人,撤走餐枱,純粹當黑盒劇場使用則可容納一百二十人。
早有成功先例
話劇團於2004年曾與香港藝術中心六樓餐廳雅廚合作,演出名為《一夜歌.一夜情》(Cabaret)的劇目,其英文名即設歌舞表演的餐館之意。演員在表演前客串擔任服務員,與觀眾建立關係,晚餐時段後表演,門票為250元,包晚飯及演出,共做七場,每場一百零三個座位,入座率達96%。後因雅廚結業,餐飲劇場計劃終結。陳健彬指當時反應頗佳,廣州綠茵閣的老闆還邀請劇團北上合作,只因行政問題才作罷。
回憶起該次嘗試的成功,令話劇團萌生辦餐飲劇場的念頭。話劇團於去年年尾曾向觀眾發出三百份問卷,研究餐飲劇場的可行性,結果顯示四成多觀眾願意付出多250到350元購票。陳健彬指,此一票價足以維持劇場的營運。
除劇場演出外,陳健彬表示,為增加收入來源,場地亦將接受表演團體租場綵排,與及私人承包舉行各類宴會或婚宴,甚至可提供具戲劇元素的「創意婚宴」服務,讓新人經歷一場與別不同的婚禮。
近年,不少小型劇團租用咖啡店或餐廳等場地,進行類似話劇團概念的環境劇場演出,如KEYTheatre在茶餐廳演出的《拾壹查家產》、Tomoto在樓上咖啡店演出的The Postcard 等。雖然這很大程度上是香港表演場地不足的折衷之舉,不過也開放了劇場更多可能性,打破了觀眾與演員間的隔閡。
有份負責撰寫計劃書的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經理潘璧雲表示:「我們還想過,劇場可以怎樣與香港有關,有無可能做一些香港由小漁村發展到大都會的故事?比方說做一個香港奇案系列、香港名人發迹史或節慶故事等等。」她稱此舉目的是吸引更多觀眾,輕鬆在進餐後看戲,以免給人戲劇總是沉重深奧的感覺。
長遠而言,話劇團希望透過「市集舞台」,教育公眾戲劇文化,吸引他們購票入場。「一個劇團要生存,除了要有創作外,亦要公眾支持。所以近幾年,我們很重視戲劇觀眾培養。」她指出,現時話劇團有五到六萬的付費觀眾,外展觀眾包括社會人士與學生則有十多萬人,數字「不算太理想」,故要多加推廣。「希望最終可以在香港形成一種去餐飲劇場的風氣。」
活化成效
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源於2007-08年《施政報告》宣布的一系列文物保育措施,為此政府預留了20億元,讓團體投標活化舊建築並自行營運。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由陳智思任主席,另加九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委員。據政府官方資料,委員可按「彰顯歷史價值及重要性」、「技術範疇」、「社會價值及社會企業的營運」、「財務可行性」及「管理能力及其他考慮因素」五項評分準則評審申請。
首期活化已於2008 年推出,並於2009 年公布結果。其中前北九龍裁判法院已活化為薩凡納藝術設計(香港)學院,並於2010年9月啟用,計劃於2011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第二期活化計劃則於2009年推出,2010 年公布結果。第三期活化計劃的結果,將於2012年年底公布。
街市大變身
必列啫士街街市連天台共有三層,香港話劇團的計劃書中,建議把一樓安排為餐飲劇場,以及保留部分街市檔攤作展覽及歷史教育用途;二樓則會分成兩半,分別為餐廳及兩個課室;三樓設辦公室及有機茶座。街市內樓梯、部分檔攤及街市設施如煙囪及劏雞房,以及外圍結構將會作為保育元素予以保留。
一樓的街市攤檔將會長時間開放。話劇團計劃為團體及學校設兩條收費導賞路線,分別為孫中山史蹟徑教育劇場及華人發迹史,以街市為起點,遊走區內多個歷史景點,最後回到街市觀看教育劇場演出。導賞過程中,話劇團並會請演員在街市的攤檔飾演檔主,為遊人重現昔日街市的景象。
陳健彬表示,希望活化後的街市能成為中上環的社區文化中心,展現該區的歷史紀錄,並連結區民網絡,讓居民覺得這是他們生活一部分。「曾經有人問,話劇團在上環這麼久了,到底與社區建立了什麼關係?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活化計劃,加強與社區的連結。」「理想化的話,希望可以找到老人在街市述說他們的故事,讓遊客和新一代了解中上環一帶的往事。」二樓的餐廳價錢與鄰近的蘇豪相比,將會較為大眾化,「類似高級茶餐廳」,以求吸引更多鄰近居民光顧。另外話劇團參考過該區區議員意見,指由於街市附近已有太多餐廳,不希望在類型上重複,故陳健彬指「我們已想到一個概念,經營一間我們獨有的餐廳,但現在仍要保密。」而課室除租予區內組織及團體進行會議及舉辦活動外,主要作戲劇教育用途。陳健彬表示會以該區的中產為目標,度身訂做合適課程,如英語戲劇、透過戲劇加強孩子自信心的工作坊等。
三樓天台的有機茶座,則預計會與社企合作,以環保及健康為主題,只在日間運作,「夜晚希望環境較寧靜,不想像酒吧一樣。」建議建築草圖上,還特地劃出天窗,容許自然光線進入建築物內。
撰文:楊天帥gyeung@hkej.c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