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4日星期三
[剪報] 夜靜無風,熱到發噏瘋
[ 信報財經新聞 2011-08-24 文/鄧智堅 ]
夜靜無風,熱到發噏瘋
那一夜,真的夜靜無風,天氣悶熱得很。我選擇了獨個兒去牛棚,穿過一棟棟咖啡色的建築物,我的腿早已疲累,我的汗水已流到面頰,心裏一直祈求劇院不要關掉冷氣。因為我要去欣賞蔡運華自編自演的《夜靜無風》。暫且停一停,小弟今天的文筆總是怪怪的,字裏行間好像帶着一份「小說」的味道,是否因為看完《夜靜無風》?看畢演出果真涼快多了,難道這是一個消暑解渴之作?而「她」的消暑解渴是來自一份坦誠和詩意。
結構以拼貼呈現
故事由創作人自身對兩個真實人物不同經歷的分享,創作角度可愛有趣,讓人想起黃詠詩的成名作《破地獄與白菊花》,由自身家族故事來帶領觀眾遊走創作人的奇想,但蔡運華放棄了角色扮演,以第三者敍事文筆和語氣,加上豐富的肢體語言來把思念之情逐一浮現。說到這裏,要我把故事大綱介紹?還是要把意象和感受分享?筆者對後者的興趣大一點。
整個作品由「思念」出發,實在很適合在牛棚上演,那種逝去之情,不禁讓人想起牛棚劇場前身是一個宰牛的屠場,翻開回憶時,好像隱約聽到牛隻的聲音。還是回到演出吧!創作人沒帶半點陳腔濫調或是悲天憫人,相反以冷靜的態度、詩意的畫面,把一幕幕的回憶翻開,結尾又用幾把風扇將回憶吹送。
作品的結構就像舞蹈演出般以拼貼形式呈現,直接地說就像台灣街邊的小吃,俗稱「掃街」,不要問為什麼先吃刨冰後吃雞排,這種走到哪裏吃到哪裏的玩法,不是人人歡喜,但這種率性就反映了創作人的態度。筆者更期望創作人能把文本內容和演繹手法,加放一點態度,是率性?是調笑?
是浪漫?是憂傷?又可能全都不是。特別在她沒有太多角色扮演的部分,要知道表演的態度是何其重要,畢竟創作須要令觀眾感受到表演者的看法,還有,筆者是一個求知欲很強的觀眾啊!結構部分即使以拼貼形式呈現,還是可以在人物、事件、物件當中多一點呼應,讓觀眾感到即使我們在「掃街」也離不開是台灣。
台詞充滿詩意
文本的台詞感覺詩意,並非生活化的台詞,在現今的劇場十分罕見,就像那位年青編劇鄧智堅就過於生活化和草根性欠缺詩意,我們還是不要提起他吧!蔡運華透過詩意的台詞和優美的肢體語言,告訴大家她是一位有書卷味的演員,演員是喜歡挑戰、討厭煩悶、貪新忘舊的動物,一個演員踏入創作的階梯,亦同時踏入另一個階段,她重新檢視表演、尋找題材、建立屬於自己的美學,而不再單單是我們認為蔡運華適合演什麼角色。
對觀眾來說又是一喜訊,多一些新鮮題材內容、多一些創作,讓本土創作起飛,讓西九文化發展……且慢,有必要扯到這麼遠嗎?可能是那天夜靜無風,使人熱得頭昏腦脹。
鄧智堅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