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日星期二

[剪報] 解構流動教室

[ 明報 2011-11-01 ]

解構流動教室

9 個「開飯故事」,來自樂施會的「點開飯?基層晚餐流動展」,為呈現草根階層的生活實况,5.5 噸小型貨車被設計成公屋廚房、板間房和便利店3 個場景,展示公屋住戶、板間房客和無家者的「開飯空間」及生活難題。

貨車還安裝互動裝置,讓參觀者發掘基層人士「點開飯」,例如在「便利店」按微波爐的數字按鈕(右圖),燈箱便會亮起,顯示無家者當天吃「麵包夾麵包」、「十字架飯盒」,還是「十元特價飯」;而打開「公屋廚房」的冰箱,會發現塞滿一袋袋「長期冰封食物」。下車後,另有立體展板,讓參觀者透過圖文和道具,細嚼各個基層家庭的生活故事。

貨車也是互動劇場的舞台。展覽獲香港藝術學院劇場教育碩士課程的學生協力,把受訪個案編成單元劇場。

「我希望……」

有份參演的Yuffie 說: 「策劃時,我曾與一受訪者面談,他的故事聽起來很悲慘,但他的生活態度並不如想像中負面、悲觀。我最記得有失業人士,即使吃不飽足,卻會四出做義工幫人,反而很多在職人士未必有這份心意。」為此,編劇時她們特別安排演員在尾聲以一人一句「我希望」作結,冀能予人正面觀感,引發觀眾思考協助基層人士脫貧解困的方法。

老師回應

荃灣聖芳濟中學德育及公民教育組統籌主任黃璣揚,亦把流動展帶進學校,他對現今青年的公民意識,別有一番體會。黃老師坦言,近年學生表現較為自我中心,惜物、分享的意識薄弱,例如下課後不關燈、不關冷氣、吃剩飯等情况普遍, 「學校舉辦『貧富午餐』多年,早年吃『富餐』的學生都會主動與『貧區』學生分享,但近年已不復見」。他與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統籌主任關健常安排是次活動,連繫地理和通識課程,增進知識,並提升學生公民意識和價值觀。

黃老師表示,家長教師會每年辦內地扶貧考察團,學生目睹內地簡陋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對貧窮問題多一份感受,便不只是純粹「知道」而已。校方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型體驗活動,提升他們對貧窮問題的關注,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吃剩的半盒飯

道理爵士中學(西九龍)午飯時段舉行,學生捧着飯盒到場欣賞,惟仍有人吃剩半盒飯,中四生陳同學尷尬解釋,飯菜未熟透,吃不下嚥,承認這是浪費。同級學生Alma 和Soffie 曾在劏房生活,兩人對貧窮議題有更深刻體會,惜物意識也較強。

「點開飯?基層晚餐流動展」巡迴15 間中學,為期兩個月,並到全港8 個地點舉行公眾展覽和演出。

活動詳情:justbite.oxfam.org.h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