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

[剪報] 大馬社區藝術讓愛走動

[ 亞洲週刊 2011-11-20 文/林友順 原文連結 ]

大馬社區藝術讓愛走動

馬來西亞郊區的華人新村舉行「讓愛走動,藝術踩街」社區藝術活動,村民積極參與,讓藝術平民化,往下紮根,成為大人與小孩的藝術嘉年華,有助凝聚社區認同感,展現社區特色。

蕉賴十一英里是吉隆坡郊區一個華人聚居的新村,十月間這個人口不多的村落突然熱鬧起來,許多外鄉人也來到這個村落,一睹這個村落開闢以來首次出現的「藝術踩街」社區藝術活動。州政府高官來了,朝野政黨領袖來了,大小朋友動員起來,街坊老少也來了,整個村子熱鬧非凡,生氣勃勃。

數百名奇裝異服的大小朋友,有者打扮成甲蟲或蝴蝶、有者手持空餅桶、空罐敲敲打打,集體走上街頭,村頭村尾走一回。沒有參與遊行的村民站在門口向遊戲隊伍揮手致意,為讓遊戲隊伍穿越而停在路上的駕駛者沒有絲毫的怒氣,反而是掏出手機拍攝,為村子出現另類的藝術活動而興奮及自豪。

由多個本土藝術家策劃,獲得村子社團支持及企業贊助的「讓愛走動,藝術踩街」不僅讓村民大開眼界,也令大馬其他地區的村民感到羡慕,無不希望自己的村子也能搞起社區藝術來,為淳樸的鄉村注入新元素,讓憨厚的村民也能感染藝術的氣息。共有二十三支踩街隊伍踴躍參與,這包括來自臨近村莊的隊伍,逾百名村民共同完成一場走完一點二公里充滿視覺和聽覺享受的藝術踩街。

蕉賴十一英里藝術踩街主辦單位信義幼稚園園長楊永圓指出,藝術嘉年華主要為迎合當地社區的特色而訂造,希望透過社區藝術的活動,讓社區對特殊兒童學校及特殊兒童有更深入的認識。信義幼稚園在該村設有一間特殊兒童學校,為配合藝術踩街,當地也舉辦社區文史資料展覽、特殊兒童才藝展、特殊兒童座談會、幼稚園藝術工作坊及小學敲擊營,同時成立「社區兒童圖書館」,提高村民的閱讀風氣。楊永圓希望社區藝術嘉年華能成為全馬大小城鎮和鄉村的特色,還原小朋友對藝術的想像,帶動大人一起來實踐藝術美夢。

根據村子特質設計節目

這也是雪蘭莪州今年第二場藝術踩街活動,今年六月,以孫春美為首的本土藝術家在另一個村子呀吃十四英里新村大搞藝術踩街,逾千名居民參與遊行,把社區藝術帶到這座偏遠的山城。與蕉賴十一英里新村的藝術踩街主題所不同的是,呀吃十四英里藝術踩街是根據該村特有的環境,以大自然為主題「親親大自然」。社區藝術總設計師孫春美指出,每個村子都有本身的特質,社區藝術必須根據每個村子的特質規劃活動主題與內容。

孫春美也是新紀元學院戲劇與影像系前任主任,她表示,自己是在四年前一名台灣教授過來,指新紀元學院「沒有地利」,「它在一個水管的末端……」後,引發她思考,激發她為新紀元及該校所處的小鎮加影作點事。孫春美畢業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影劇系,隨後也獲得馬來亞大學表演藝術計劃碩士。「在限制中發揮」是戲劇給予孫春美的思維訓練,她堅信,藝術可以依地方特性發展,戲劇藝術也許可以突破新紀元學院受限的格局。學院在「末端」,路在前方,這個信念也使她決議讓藝術回歸社區,使得更多人能更平易地親近藝術、參與藝術,豐富社區人民的生活,社區藝術嘉年華在她的腦海中一閃而出,留學日本傾心社區劇場的黃愛明博士的加入,使大馬第一場社區藝術嘉年華就在兩個小女子不息的信念下踏出第一步,為新紀元學院落足的小鎮、上世紀三十年代曾是文化重鎮加影,打響社區藝術嘉年華第一炮。

打開社區藝術風氣

二零零八年五月,在獲得市議會及華團的支持,社區鄉里各源流族群社團與文化團體的加入,社區中小學及幼稚園提供人力資源及多名國內外藝術家拔刀相助下,第一個大型的藝術踩街活動終於亮相,讓市民大開眼界,也打開社區藝術的風氣。這次成功舉辦,也使其他地區陸陸續續出現藝術踩街活動,向來樸實憨厚的小市民也動了起來。

孫春美指出,社區藝術是把藝術帶到社區,讓村民參與籌備工作,喚醒人們對村子的認識,深化村民對家園的認同感,同時凝聚村民的關係。在過往,一般人把藝術視為高高在上少數人的玩意兒,社區藝術則讓村民了解到,藝術也可以平民化、生活化,當村民看到自己參與製作的作品在街上遊行,那份成就感將永遠烙印在心裏,無法消失。孫春美相信,一旦社區藝術遍地開花,人們對美學教育的觀念將改變,藝術將不再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冷項目。

藝術踩街在加影、蕉賴及呀吃響起,引起其他社區的興趣,其中一個是南部的新山。新山陳旭年街文化委員會主席陳再籓希望能把藝術踩街在新山複製,他專程邀請孫春美南下新山,為當地文化愛好者談論社區藝術的魅力與動力。也是作家兼詩人的陳再籓指出,大馬在過去一年來陸陸續續發生因抗爭而出現的反拆除百年歷史監獄而衍生的半山芭藝術節、蘇丹街反徵用古屋街頭表演及馬六甲三三九九文化節,這跟保持古跡相關,也形成一個趨勢。

他說,新山文物館自開館以來,舉辦逾百個週末節日,也把一條街定位為「文化街」,文化氣息漸漸形成。他希望能把藝術踩街新創意引到新山,讓人們在保留古屋,留住集體回憶的同時,也能往前走,把新山打造成國際民族文化大街場。他感到興奮,目前有近十名新加坡藝術家在週末會跨過長堤,到新山文化街作素描,強化當地的文化氛圍。

遍地開花藝術普及

孫春美認為,籌辦社區藝術嘉年華最主要是「人」,是大家對社區藝術嘉年華的認知和共識,因此她常不厭其煩地進行說明會,希望灌輸概念,並透過一些過往經驗的畫面,讓大家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然後願意參與。她相信,當更多人願意參與時,豐沛的能量能夠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和資源的加入,包括經費。孫春美表示,舉辦了這幾次的藝術嘉年華,最美好的感受是與「人」的連接,並且給社區創造了綿延不斷的話題,是大家共同創造的美好集體記憶。大馬社區藝術目前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專家不足,以致許多社區雖然想辦藝術嘉年華也不知道如何辦。不過孫春美深信,在藝術逐漸普及後,社區藝術人才將會不斷湧現,社區藝術將會遍地開花,成為各個地區除了宗教慶典以外另一個社區參與的重要節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