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按圖放大)
[原文連結 教協報(590期) 2011.06.06 文/舒盛宗]
上星期日香港教育劇場論壇(TEFO)邀請了世界著名戲劇教育學者 Joe Winston 教授在港舉行了一次大師工作坊。 Joe 現任英國華威大學戲劇及藝術教育教授,專注戲劇於語文教學之應用,近期編著作品有《藉戲劇學習第二語言》。
根據 Joe Winston 教授的研究,戲劇在本質上是群體分享故事,主要以口語和肢體作為媒介,所以運用戲劇於語文閱讀課堂,不單能提供發展學生的說、聽能力的學習空間,更有助他們發掘及推敲文本,更能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主題、角色與情節。
Joe 就以一本名為 silence seeker 的故事書為例,與參加者分享怎樣運用戲劇習式來設計閱讀課堂。故事講述一個年約十歲的男孩從他媽媽口中得悉有新鄰居搬至,全家大小都是“a silence seeker”「尋覓寂靜的人」,男孩為要與鄰居小童結為玩伴,決定一起與小童四處尋找「寂靜」的地方。Joe就借用此故事開頭為 pretext,引導參加者想像城市中不同情景的聲音,帶出大量的英語「象聲詞」如:panting、grumbling、thudding等等。
及後 Joe 又用「老師入戲」(Teacher in Role)引發參加者分組用默劇表現不同的寂靜環境,如在教堂裡的 solemn and spiritual silence「莊嚴與神聖的寂靜」或在墳場中的 sad and soothing silence「傷感與撫慰的寂靜」等來帶出多個英語形容詞的用法。參加者透過多項的戲劇活動對故事文本有更深切的理解,亦對課堂裡帶出的英語詞彙有更確切的認識與掌握。
故事的完結更帶給參加者對文本無限想像的延續:第二天男孩發覺隣居一家已不見踪影;原來他媽媽並非說隣居是「尋覓寂靜的人」a silence seeker,而是 asylum seeker「尋求他鄉∕政治庇護者」。相隔多天,這故事仍然印在腦海中。
刊於 590期《教協報》2011年6月6日出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