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

[剪報] 要學好英文從興趣出發

[ 都巿日報 2011-01-18 原文連結 ]

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擁有良好的語文能力,有助學習所有科目。香港是以中文為主要溝通語言的社會,不少學生在學習英語方面感到有困難,有大學教授及小學老師提倡以戲劇等有趣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令學生自發性地學習英語,英語水準必然提升。

重視子女學習的父母們可能都不喜歡子女看電影、卡通甚至打機,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助理教授舒志義卻指出,家長如希望子女多學習英文,一定要從適合小朋友的生活環境中出發,引起其好奇心與興趣才會有效,「不少父母都要求子女閱讀英文報紙,但對小朋友而言,英文新聞艱澀難明,難以引起興趣,對學習毫無幫助。」

當然,不是所有電影、卡通及電子遊戲都對學習有實效,關鍵在於父母能否按照子女的程度及興趣入手,激發其主動學習的動機。舒志義表示,長假期都會有英語動畫上映,對白多半使用較簡單的英語,小朋友較容易聽得明白,如有英文字幕就更為理想,可有效訓練小朋友的聆聽能力。相反,若選擇一些過於深奧的電影,小朋友要靠中文字幕才能理解,便失去了學習意義。

選擇得宜 打機學英文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難見到小朋友機不離手,不停打機以享受震撼畫面以及「升呢」帶來的樂趣。舒志義建議父母可選擇一些有劇情或要按英文指示才能過關的遊戲,當小朋友在不明白時也會主動查字典或提出詢問,讓子女在玩樂中也可學習英文生字,一舉兩得。

家長亦可選擇一些趣味性高而又適合子女程度的故事書,以說故事形式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千萬不要急於說出結局,家長應先引起小朋友興趣,再要求他們自行追看。」舒志義極力推介以戲劇元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戲劇既有趣味又有吸引力,容易令小朋友產生興趣。」如家長在選擇故事書時可選擇戲劇元素濃厚甚至英語劇本的書籍,「家長甚至可化身不同角色,以不同的語氣去演繹角色,子女必定更有興趣。」

語文能力分為聆聽、閱讀、書寫及說話,舒志義指出,戲劇正好訓練學生這四方面的能力,事實上近年以戲劇融入語文教育的學校亦愈來愈多。「傳統課堂由老師講解學生聆聽,學生容易感到沉悶,相反以戲劇形式會令學生更為投入,亦會對戲劇的內容有深刻的記憶。」

戲劇教育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傳統方法如讓學生依照既有的劇本演出,讓學生閱讀及學習優秀的文字;另外也可以預訂場景,要求學生自行創作對白,印象會更為深刻。舒志義舉例指:「如有故事講述惡霸到農民家中追債,農民向鄰居發出求救信號,飾演惡霸或農民的學生可先了解故事背景,再自行創作追債時會說出的對白。」由於學生大多沒有追債或逃債的經驗,為了有良好的演出效果,學生一定要找尋資料,無論演員及觀眾,都定必對這些對白留下深刻印象。

上堂做戲 學生投入學習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是把戲劇元素加入英語課的學校之一,其學生曾於過去兩年的香港學校戲劇節中獲得傑出整體演出及傑出導演等多個主要獎項。該校由一至六年級的英語課,都會以兩至三成的課時加入不同形式的戲劇元素,如一至二年級主要以英文歌曲作教學,中年級則為英詩及話劇,高年級的話劇更要求學生就特定的場景自行創作及撰寫對白,發揮創意。
該校負責英語戲劇的主任葉國強表示,自從學校把戲劇元素引入英語科後,學生明顯提高了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無論演出或欣賞同學演出時都更為投入。更重要的是引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如高年級同學演出經典童話故事,由王子邀請公主出席舞會,我們會要求學生放棄原著,自行撰寫對白,甚至改寫結局。」

葉國強指出,構思劇本期間,學生明顯變得主動,如自發到圖書館或上網找尋相關資料,或主動向老師查詢等,同學們的英語水平在不知不覺間不斷提升。他說:「戲劇的好處是要表演給觀眾欣賞,同學們都希望自己的演出能取得別人的認同甚至讚賞,故會盡力演出,直接提升了他們的英語水平!」

除此之外,戲劇亦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葉國強表示,對於表演,一般低年班的同學會較為積極,但到了高年級則因害羞而較為抗拒,「我們的學生自低年級起便有唱歌及話劇演出的經驗,增加了他們面對群眾及演說的信心,相信對他們成長後都大有幫助。」另外,同學們以分組形式合演話劇,當中也可訓練出團隊精神及合作性,這也是難得的經驗。
 
參考網址:
香港戲劇手冊
網址:www.edb.org.hk/schact/drama/index2.html

香港教育劇場論壇
網址:http://www.tefo.h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