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

「其他學習經歷」活動資料庫



「其他學習經歷」活動資料庫的設計,是為教師提供社區中最新的學習機會資訊,方便他們組織有質素的校本「其他學習經歷」項目/活動的參考。學校可按校本的情況及需要,善用此資料庫,並有責任按學習期望為學生謹慎選擇合適的活動或機構,以配合學校「其他學習經歷」及全人發展的方向。為讓學校及社會機構更了解此活動資料庫,請參閱常見問題。此外,有關「其他學習經歷」詳情,可瀏覽「其他學習經歷」網頁http://www.edb.gov.hk/cd/ole/

機構有意提供與「其他學習經歷」目的及學習期望配合的學生活動/項目,歡迎登記成為機構用戶。詳情可瀏覽「其他學習經歷」活動資料庫使用細則及致電 2892 6494 與我們聯絡。教育局會以編輯的角度,保留刪除及拒絕機構申請用戶戶籍的權限,而無需作任何事前通知及解釋。

[剪報] 交響夢.血驚情


[ 信報財經新聞 2011-08-31 文/佛琳 ]



翻譯劇不單是將外語作品轉化成粵語演出,實際上更是將現成文本(一般都是經過多年實踐的劇本),再度搬上舞台,從而讓製作的基礎比較扎實,演出的效果也比較理想。

近期的兩齣翻譯劇,雖有原著劇本支持,但演出效果卻大異其趣。

為被壓抑者抒氣

中英劇團演出《尼古拉伯爵──吸血驚情》,導演莊培德採用了美籍演員威廉.麥紐提的改編劇本,並將故事時空設定為上世紀三十年代── 「一個屬於爵士樂、裝飾藝術,以及出現首部有聲電影的年代。」(源自場刊「導演的話」) 劇本主線就是信服超自然力量的醫生(陳文剛飾演),如何與年逾五百歲的吸血殭屍尼古拉伯爵(盧智燊飾演)互相鬥法,最終當然是邪不勝正,殭屍被醫生以桃木釘插穿心臟永不超生。

劇本的重點落在陰柔的殭屍身上。事實上,原著就是希望表現殭屍如何解放眾多受壓抑的女性,故此不論是年輕律師的未婚妻Lucy(胡麗英飾演),抑或醫院秘書蘇利雲(王曉怡飾演),都不能逃出殭屍的魔掌。可見劇本的主旨不在於褒揚邪惡力量(孰正孰邪亦難有定論),而在於為被壓抑者抒一口氣。

對於劇本的命題,導演顯然是瞭如指掌的。因此,除了處理有關醫生與伯爵的文爭武鬥,即是二人對人性的爭論,以及十字架與鬼火等科技鬥法,更着墨於伯爵如何引誘少女們自陷情慾孽網,從而反映部分女性對超自然力量的狂迷。導演的用意是有所依據的,整體構思亦與全劇的格調──爵士音樂、華麗裝飾互相配合。中英劇團技術部門對於舞台特技,例如閃爍火焰、秘道活門,亦能盡情發揮,在舞台上營造出驚嚇效果。

但是另一方面,導演企圖將劇情與觀眾聯繫,刻意打破舞台的第四道牆,讓吸血殭屍遊走於觀眾席並與觀眾直接交流,以及安排個別角色(例如蘇利雲小姐)於舞台前方與觀眾席之間的通道往來穿梭(那位置安放了六支射燈)。由是,觀眾於近距離看見演員而產生的反應愈大,愈加令到劇本的神秘詭異氣氛減退,反而對演出的整體風格造成尷尬。

而Loft Stage 與梁榮忠聯合製作的《交響名人夢》, 乃是美國劇作家Itamar Moses 於2004 年創作的作品。

在傳統結構中破格

《交》劇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藍本,講述十八世紀德國萊比錫湯瑪士大教堂的風琴師職位如何被爭奪,而由於故事角色關連着樂聖巴哈,故此故事的可信性便大大提高。

任何劇本其實都是被創作出來的。因此,《交》劇雖然借用了巴哈的名氣和事迹,但全劇既沒有巴哈的角色,劇情的杜撰成分亦不少,故此更可以看出創作者的觀點和才華。《交》劇講述六位身份和性格各異的音樂家如何爭權奪利,但劇本同時涉及音樂與宗教之爭,單單是宗教的教義如何影響人性和道德操守,便足以成為劇本的另一條獨立主線。

如此內容的外語劇本,將之翻譯成廣東話並不容易。身兼導演與翻譯的胡海輝,一方面展現了以流暢的廣東話為台詞,同時能令觀眾體會到西方音樂與宗教的各自含義。此外,原著劇本對藝術的形式更有弦外之音。劇本認為藝術需要「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同時亦表揚了藝術基本結構的重要性。演出下半場伊始,法熙(陳淑儀飾演)以音樂家的觀點講述賦格曲的結構,由主旋律至二聲部,如此類推至六聲部,實際上就是表達《交》劇的結構特徵──六個角色互相配合,從而構成一部主線與副線縱橫交錯的多場聲部曲。《交》劇將由音樂寓意戲劇,足證明藝術是人類共通語言。另一方面,胡海輝在導演處理上亦配合着劇本寓意,在傳統結構上刻意破格,於劇末跳出劇情而讓梁榮忠以演員身份介紹巴哈與本劇的關係,與全劇的主旨互相匹配,可算神來之筆。

《交》劇的六位演員(另加一位過場輔助演員)都各有發揮,他們並沒有刻意營造特殊的喜劇節奏和風格,只以適度的形體動作賦予角色個性。看來這是導演特意經營的格調,在原著劇本台詞的框架之內,突出人物關係和戲劇衝突,繼而信任演員自行創造角色的節奏。由是,六個角色各有不同節奏,恍如六個不同聲部,最終互融結合而成和諧樂章。

佛琳

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

IMTAL 7th Biennial Conference: Museum Theatre, Access All Areas

IMTAL 7th Biennial Conference: Museum Theatre, Access All Areas (IMTAL-1000)

Sunday 16th October 2011 at 6:00 pm
Thursday 20th October 2011 at 5:00 pm

International Museum Theatre Alliance Asia Pacific (IMTALAP) presents the IMTAL 7th Biennial Conference.

This will be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onference is to be held in Melbourne and is proudly hosted by Museum Victoria, Sovereign Hill Museums Association, National Sports Museum,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CSIRO,  National Trust, 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 Fed Square, Old Treasury Building, Zoos Victoria, Performing Arts Centre and The Happy Android Company.

The conference will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ose passionate about all forms of performance in cultural institutions to come together to explore, debate, discuss and connect ideas and practice.

The conference aims to be interactive and outcomes driven, and will be looking for creative and interactive presentations that incorporate participatory elements. The conference also aims to acknowledge academic rigor in the field of museum theatre, education and evaluation.

Further information including keynote speakers: www.imtal2011.org

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TEFO 會員優惠] 《劇場的用家》、《藝評小達人:一天半看懂表演藝術》

IATC(HK) 最新出版

《劇場的用家》、《藝評小達人:一天半看懂表演藝術
 (TEFO 會員享有訂購優惠)

隨著西九文化區的發展及新高中學制的推行,藝術教育在香港愈來愈受重視。有見及此,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特別推出以戲劇應用和藝評寫作為主題的著作,期望加深讀者對藝術的興趣,同時提高語文水平及獨立思考能力。

《劇場的用家》



「只要你參與劇場表演、創作、教與學,又或是觀賞,你就是它的用家。」

任何一位「劇場的用家」,若回想初次利用戲劇方法,面向不同社群的受眾時,相信都曾戰戰兢兢的、摸石過河似的走過來。有見及此,本書每章均以介紹該戲劇訓練及形式的簡單理論開始,再配合實踐練習,讓用家可以應用出來。

售價:港幣98


《藝評小達人:一天半看懂表演藝術》


《藝評小達人》是一本兼具表演藝術賞析及引導撰寫藝評的入門書,特別適合中學生閱讀。只要手執一書,你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表演藝術(包括戲劇、音樂和舞蹈),透過「看懂」進一步探索藝評寫作,成為有獨立鑑賞能力的「藝評小達人」!

售價:港幣80


會員訂閱優惠

TEFO會員訂購《劇場的用家》及《藝評小達人》,可享有「一本八折、兩本或以上七折」(可選擇兩本相同作品)之優惠,並尊享免費郵遞服務。訂購或查詢請與IATC(HK)聯絡。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電郵:iatc@iatc.com.hk
電話:2974 0542
傳真:2974 0592
地址: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12樓1201-2室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團體

[剪報] 教院授藝術行政 拓學生就業出路



[明報  2011-08-29 ]

教院授藝術行政 拓學生就業出路

【明報專訊】教育學院將於今年9 月開辦創意藝術及文化學士,並在過去兩年已為部分修讀音樂教育的學生傳授藝術行政知識。精通5 種中西樂器的音樂教育(中學)應屆畢業生林芝瑛便是「先鋒」之一,除訓練音樂造詣,亦學習統籌音樂會等,拓闊非教學的就業出路。

林芝瑛出身基層家庭,多年來憑音樂造詣獲頒不少獎學金,她就讀教院期間便共獲30 多萬元獎學金,除學費所需外,其餘一律用作養家。苦學成材的芝瑛,中四便考獲演奏級鋼琴,其後陸續練成中阮5 級、低音大提琴及三弦6 級。至於以「難學」聞名的西樂管風琴,芝瑛更是在入讀教院前的暑假, 以3 個月極速學成,更一舉考獲演奏級數。

實習擴人脈增競爭力

政府銳意開發藝術文化產業,教院學生事務長曾葉發直言,芝瑛演奏樂器技巧嫻熟,如配合高效行政能力, 求職將更「煞食」。芝瑛就讀教院期間,便獲校方提供音樂會統籌、中學合唱團指揮等實習機會,同時打通教育、藝術界人脈。

芝瑛笑言,未畢業便獲4、5 所中學及藝團邀請加盟,部分中學更提供「鐵飯碗」教席招攬。但由於一早考獲教院獎學金,故她將繼續攻讀文學碩士,同時擔任該校研究助理。談到將來,芝瑛有意到國外深造藝術行政,將來靠「老本行」服務自閉症及唐氏症兒童,進行音樂及藝術教育。

無藝術根底亦可報讀

教院創意藝術及文化學士課程新學年將取錄約40 名新生,無藝術根底者亦可報讀。身兼新課程教授的曾葉發表示,課程將涵蓋法律、商業、傳理及市場學知識,培訓具感染力、傳播力的藝術行政人才。


[剪報] 藝術起義──單挑王英偉



[ 信報財經新聞  2011-08-29 文/鄭天儀 ]

藝術起義──單挑王英偉

首位來自商界的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初來乍到已令整個社會搲頭兼困惑,最近更惹來文化人胡恩威單挑,撰寫公開信要求他交代個人藝術修為、發展藍圖,以及「何德何能」勝任此公職?

沉默良久,王英偉終接受了上任後首個個人專訪,強調不為平反,只為議事。

「為了一個人就要回應,我咪好傻好唔得閒?」這位被喻為「藝術界的陌生人」,在一股高壓「嘈」下,依舊一臉從容,面對尖銳的提問也一貫保持招牌笑容,既否認自己是中央派來扼殺香港藝術自主性的謀臣,繼而再當起說客來: 「大家不要認為來自商界的都是銅臭,凡是地產商都是不好!」這位主席,強調自己愛藝術、有遠見、懂管理之道,當仁不讓。

五十八歲的王英偉,幾十年在官、商兩個界別已鍛煉和沉澱出一副金身,難怪能提早踏入耳順之年。

溽暑未艾的上周五,太古坊藝發局基地,在從未開放的主席辦公室,王英偉筆挺西裝、微聳的油光黑髮,一派商界紳士風範迎來,原來他剛與西九新CEO 連納智(Michael Lynch)午宴,談西九與藝發局如何長遠合作,達到1+1=>3。饒宗頤提字「和而不同」的橫匾映入眼廉,王英偉應該知道我有備而來,雖不至荷槍實彈,但尖銳問題卻是隨身裝備,饒公的護身符正好成為外界種種質疑的「標準答案」,被訪者似乎比訪問者還要興奮,這就是我今、昔認識的王英偉。

中央從無Lobbying 胡恩威拋出多個藝術常識題,測試這位新任藝發局主席有多少斤両,王英偉嗤之以鼻,一招太極推手回應。「(唔識)有咩問題?我夠可以問番五十條佢唔識的問題,這是毫無意義的,橫跨不同範圍,好多藝術家都未必識答,識答又如何?帶領藝術發展不是科舉考試。」懂不懂還是其次,王英偉最引來文化界詬病的,是他的「藝術明星論」。

「外界誤會了,我的意思是,每個行頭都有突出表現者,希望可以令大眾對佢哋更認識,可能『捧紅』和『明星』比較商業,但我沒有冒犯的意思,我一個人點捧得紅一個人?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對於被質疑在藝壇並無江湖地位,這位在官、商界別甚吃得開的大倌這樣回應: 「看你點界定『陌生人』?如果二十年前已在城市當代舞蹈團當董事、六年作為香港國際電影節主席、擔當香港電影發展局委員等等的公職都不算數,我真不知點先叫算數?是否表演藝術家才能算得上是文化中人?公職事業上,無可能所有主持人都是在業界出身的。拍拖都要時間,我希望大家放下成見,睇我的表現和結果,採取和而不同的態度多提意見,胸襟闊啲就能解決問題。」事實上,文化界更關心或擔心的,是商業的意識形態會綑綁香港藝術自主性,尤其在仇富情緒高漲、官商勾結爭論愈盛的環境下,恐怕連文化藝術這塊淨土也會被銅臭玷污,或者令藝術變得商業化。問題還未說完,王英偉已搶白: 「不會,藝發局從不以商業角度考慮資助項目,也沒政治考慮,你看我們資助的多是中小型藝團就知我們的用心,我非一言堂,撥款全由成熟並有認受性的評審委員會決定。」港大經濟及會計系畢業的王英偉,曾於牛津及哈佛大學深造。早年為政務官,92 年升至工業署副署長,其後轉戰商界,先後加入嘉華國際、恒基中國及瑞安建業,現為上市公司新昌營造及旗下新昌管理的常務副主席,剛離世的主席朱樹豪與他甚為老友。近年滿身公職,包括浸會大學校董會主席、香港國際電影節主席、旅發局、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等,又是人大代表。

和內地的友好關係,令他被質疑是可能出賣香港藝術前途的「左傾分子」,王英偉矢口否認。事實上,九十年代初,中英就回歸問題發生爭拗,中方自行籌組香港過渡事宜的預委會,成員亦包括王英偉,可見他在內地吃得開。當藝發局主席這幾個月,有沒有受到有形和無形之手施壓?

「無人同我傾過計喎,所以好寂寞,內地深知和尊重香港一國兩制,好似國際電影節選片每年都按用藝術成分去選,否則題材離不開愛情、歷史和政治,怎禁得來?內地對香港藝術態度一直寬鬆,從沒有人要求lobbying 什麼。」

主席藍圖

王英偉透露,最初拒絕當藝發局主席崗位,經政府多番游說才答允,並決定放棄部分公職,抽時間接這枝熱棒。他分析,自己被政府看中,愛藝術只是其中一個考慮,最主要應該是他那張無上限的人情信用卡,一卡在手,自然有計為藝術界「搲銀」,而且他深諳官商兩界的溝通方法,做起事來靈活性自然較大。

畢竟,一切依舊是很有斟酌性的,新人事怎樣也應該帶來一點新作風……王英偉強調,要推廣的是商業贊助並非純為金錢,可提供場地甚至幫手宣傳,他自豪地說,深信官商兩個界別均覺他可信。唯一向他投不信任票的,或許是對他陌生的文化藝術界。

「我經常與藝術家溝通,我聽得明白他們說什麼,當然他們是否聽得明我說什麼就不得而知。其實世上每個人天生有欣賞文化和藝術的能力和權利,不是畫家才算藝術家,我一有空就去參觀各地的藝術館,我愛所有、不同的藝術。」這位公職王沒有具體透露會放多少時間在藝發局工作,但堅稱自己是「藝術雜食動物」,自小愛藝術,一有空餘時間即瞓身支持,好古典又愛新潮,由抽象畫到雕塑,貝多芬到陳奕迅、達利到程十髮、貓王到蛙王都是他那杯茶,談最近看過的《德齡與慈禧》和葉詠詩音樂會談得頭頭是道。

「嗱,我真係有睇,仲好乖坐到最尾㗎!」「好濫!」我說,他隨即回應:「咁咪啱做藝發局主席囉,我覺得藝術無分高雅、草根,起碼我有心欣賞、願意支持佢哋,令資源分配平衡啲。」他更透露,1977年當官搞屯門節,是他首個把出位的蛙王郭孟浩介紹予鄉親父老,包括「新界王」劉皇發和陳日新,以證其藝術眼光。

的確,王英偉這位主席一上場就展現bargaining power,今年有十七個團體增加了撥款資助,看到在寸金尺土的香港缺乏藝術空間,成功找到商界朋友提供十萬呎的改裝工廈,以大約五元一呎的優惠租金長期租予藝團和藝術家,算是他在位首項功績。

「作為藝發局主席,必要確保提出的點子長遠行得通,不能像爆竹一爆便算,我的最重要的任務是與政府溝通,並要確保資源用得其所。」他已部署長遠及具體的發展藍圖,滋養香港藝術土壤。例如未來香港有西九、中環活化區等落成能提供大量的表演場地,他要為此與不同藝團和組織商討,如何合作好好利用這些設施。

「香港其實已有不少國際級的藝術家,我會想辦法令他們走出去,不能養在深閨人未識,我已搭好路,每年帶團往上海和江蘇進行路演,希望日後每年帶香港不同藝團去內地不同城市交流,找尋雙向的合作機會、幫助中型藝團壯大解決青黃不接的問題,同時也會協助培養藝術行政人才,包括策展人、藝評人甚至觀眾。」滿肚密圈的王英偉,最希望香港能長期有長壽的藝術節目,並說: 「要令香港藝術百花齊放,不能單靠藝發局揠苗助長,必須培養自由空間令藝術有生命力地自然成長,再研究它需要什麼資源和養分,然後給予。」

仇富論

王英偉重申宣誓,人生的主軸與藝術無關,他卻有心推動香港藝術發展,不為好大喜功,也不為打造競爭力坐標,像他最愛的藝術家達利(Dali),點子是「瘋狂中帶可行性」。

我說香港很多藝術家很窮,連信用卡和按揭都申請不到,皆因在香港商業社會,「藝術家」不是正統職業,沒有穩定收入作為「貸款」依據。對此他表示理解,但強調這不是香港唯一問題,像他的兒子王梓軒就放棄投資銀行的高薪厚職,轉戰流行樂壇,這是選擇問題,像他選擇一生人擔起三世人的工作。

「其實我都是老百姓而非含着銀鎖匙出世,一家八口蝸居在五百呎斗室直到結婚才搬走,我第一份工在社署做AO,幫政府訂立五年社福計劃,我對貧窮從不陌生。」談到當下社會的仇富情緒,他不禁想當年。

「藝發局同事最初都覺得我好pushy 好aggressive,但後來發覺如果不是這樣,效率就不能這樣快,作為leader,必須懂得時勢。」薑,果然是愈老愈辣,尤其一塊在商界馳騁的老薑,他在那裏混都滑不溜手。

訪問尾聲,我問王英偉一旦退任,最想得到別人怎樣的評價?

他托一托眼鏡想了五秒,然後鏗鏘地吐出: 「一個盡了力的藝發局主席。」「That's it ?」我問。「That's it.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做了幾十年人,他說一直奉這句話為圭臬。

封咪歌神愛「達利」

訪問中,不時會聊起王英偉自身的藝術創作。他說他小時候學過書法,但沒有堅持,一向較喜歡唱歌,叛逆時代在校園夾過band,做過主音,最愛電影《舒特拉的名單》。他曾經為慈善推出單曲,更試過由香港管弦樂團伴奏唱張學友《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據這位校園歌神回憶,當年學生沉迷歐西流行曲,他們演出的首本名曲是Hous e of the risingsun,結尾一定是Kiss me goodbye,談到這些歲月點滴,他比影帝更表情豐富。

「不過,自從我個仔(王梓軒)做歌手後,我已封咪。」沒有請他露兩手,王英偉已主動急封後門。

「施主,何故未曾出山已收山?」我戲謔。

「因為佢一定要唱得好過我,如果我唱得好過佢,怎辦?」並非藝術家,王英偉卻沾了藝術家的自戀基因,真想即場請他表演書法,揮毫個「醜」字。

「書法我好鍾意,最愛草書和行書,這嗜好或留待退休後發展。」問他最愛何人的字,他說饒公和程十髮,前者秀氣、後者瀟灑。

本身也是當代藝術小收藏家的王英偉,愛抽象畫和玻璃吹件,最愛達利、北歐藝術家Johannsson 和玻璃大師Alfredo Barbini。

喜歡達利是否因為他夠癲?我問。「癲?未至於,或許是放吧。」王英偉發出一陣狂笑: 「我成日同同事講,要開放自己,唔好成日一百個唔得,要問點解唔得?」再追問下去,我怕他會答,自己一生最全然和滿意的創作就是兒子。

後記

王英偉跟我談到有關藝術的林林總總,我忽然聯想到剛退任蘋果電腦CE O 的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2005 年於史丹福大學的演講。

並非修讀科學或工程、甚至沒有大學畢業的喬布斯,欣賞手寫藝術字標籤於是去上書法課,他用心學習serif與sanserif字體這看似雕蟲小技,在掌握到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和活字印刷後,最後引發他創作第一台Macintosh 的靈感。故他認為無論找工作或找伴侶,真正獲得滿足的唯一方法,是做愛做的事(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do)。試想想,1985 年他在一手創立的蘋果的權鬥中被攆走,若不是對科技和設計的鍾愛且死咬着不放,如何回歸蘋果助其起死回生。

王英偉說,當年他兒子坦言想勇闖樂壇而放棄優薪厚職的投資銀行崗位時,自己沒有請他三思,而是豁達地說: 「人生要開心無憾,只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有信心在藝術事業上會有所成,沒有戰戰兢兢,展露出漫長歲月磨洗後的了然和自信。

「選擇你所愛,再愛你所選擇的。」這是這兩位主席的共通點,喬布斯成功了,王英偉如何,時間會告訴我們。

欲觀看精采訪問片段,請登入《信報》視聽頻道:http://www.hkej.com/template/multimedia/php/index_video.php

鄭天儀

ttycheng@hkej.com

攝影郭錫榮

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剪報] 小學先推行國民教育科

[ 星島日報 2011-08-25 原文連結 ]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爭議不斷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為期四個月的諮詢期下周三結束。本報獲悉,教育局正計畫作「微調」,原訂在全港中學推行新科的計畫將暫不實行,只按計畫在小學推行。消息透露,由於中學現有課程中已有國民教育的內容,加上新高中學制剛推行,已有很多新課程,再立新科恐怕無法承受。中學界普遍認為,延遲推行有助學界探討課程內容與加強師資培訓,對優化現行國民教育有利,而兩個小學校長議會則期望小學分階段落實新科,避免「一刀切」在明年九月推行。

教育局原計畫二〇一三年在全港中學以獨立成科方式,新增必修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內容被指與通識教育科、明年增設的生活與社會科內容重疊(詳見另稿),而新科強調培養學生家國情懷,認為國家發展成就,被指有「洗腦」之嫌。教育界亦普遍認為新科課程定位不清,推行過於倉卒。

教育界指新科定位不清

消息人士透露,當局考慮到中學在明年應付首屆文憑試,新高中學制才落實,不少學校反映一三年推行新科有實際困難,加上現時初中及高中在綜合人文科、通識科及生活與社會科等科目,已有涉及國民教育的範疇,故傾向暫不在中學推行新科。

教育界普遍認為,當局原先計畫在二〇一三年推行新科是「硬着陸」。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廖亞全指,獨立成科牽動到整個中學課程須調整,對學校造成實際困難,「不少學校已籌劃生活與社會科,再增設新科,準備工作根本來不及」。他續稱,現行新高中課程已經相當緊密,「在高中階段獨立成科不可行,反而利用OLE(其他學習經歷)較為可取,但當局一直未置可否」。

教界倡先導推行新科

教育評議會主席鄒秉恩亦指,現時教師的國情認知與取向因人而異,接受程度也有相當差異,若兩年後硬性推行新科,師資配套根本未到位,「現在前綫教師即使有機會到內地交流,也甚少與國家重要機關官員,或者內地教師有深入接觸,試問學生接觸國情的機會比教師還要多,要他們怎能有信心施教?」

對於當局暫不實行在中學推行新科,廖亞全認為當局宜重新檢視國民教育的推行方式,「現時滲透不同科目的方式究竟有何不妥?當局要講清楚,若是內容不足,在現行框架也可以加強」,他建議當局容許部分準備充分的學校,以先導方式彈性推行新科,「個別學校準備好些就早點做,而非硬性規定同步推行」。

鄒秉恩籲檢討初中歷史科

鄒秉恩則認為,當局若延遲新科在中學推行的時間表,有助為教育界帶來過渡期,完善課程配套及師資培訓,同時當局亦宜檢討初中階段必修歷史科,以免國民教育出現「各有各教」的情況。

一直要求當局撤回新科重新諮詢的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馮偉華認為各種教育改革已經超出中學負荷,延遲推行新科在教育界已成共識。

[友好] 蔚藍天《舞台新人類系列:第二回》




蔚藍天呈獻舞台新人類系列:第二回
尋夢》+抉擇
「第一回」熱烈迴響!再接再厲!
如何去「愛」? 90後兩戲一問

 一群幾乎迷失自己的「毅進」青年透過學習演藝尋回了夢想、自尊,與堅持;縱經畢業卻是創意更高、光芒無限!縱是芸芸眾生,卻是明日的天皇巨星舞台新人類系列誠意推介兩個90後現身說法的原創舞台
抉擇以青春節奏探索善良與邪惡,輕鬆中見深意不容錯過
尋夢》以歌、舞、演詰問真愛,集夢幻與娛樂於一身誠為極品


一票兩看」,機會難逢!!
「節奏爽,戲劇、唱歌(rap)跳舞(break-dance高水準!」
──「香港戲劇協會」前幹事張華慶
「製作認真,充滿年青人活力和生命力,真實也感性!」
──「致群劇社」藝術委員會主席方競生

一票兩看認真抵睇
 內部預訂八折$80可獲原價$100門票



2011年8月24日星期三

[剪報] 詹瑞文扯火了



[ am730 2011-08-23 文/詹瑞文 ]

詹瑞文扯火了

為何「文人相輕」總是定律?我在這演藝路途上二十多年,做過不同的演出和作品,有喜歡我的觀眾很正常,有不喜歡的也不出奇。觀眾是否掏腰包買票來看我的演出,全屬他們的自由選擇。但我們文化界有一種奇怪的東西叫「劇評」,它不單會左右觀眾的購票意向,還會影響一個創作人和一個作品的聲譽。

「劇評」很多時令人又愛又恨。真正有價值的劇評,可以將好的作品介紹給觀眾,又或者讓觀眾以不同的角度去觀賞一個作品。我也會閱讀劇評,在西方或內地的劇壇,劇評人都很有經驗,而且看法獨到,他們的評論文章,都建基於某些專業的學術基礎上,參考價值很高,往往啟發讀者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去閱讀作品和作者所表達的訊息。

然而在香港,劇評人的水平良莠不齊,在報章上經常出現一些三不像的「劇評」,作者多以筆名示人,真正身份不得而知,更不需要為自己寫過的文字負責任,可以為評論的對象亂扣帽子。讀著報章的電子版時,還以為是哪位網友在吹水生事。

最近就有一位署名「占飛」,在報章文化版寫了一篇文章,以尖酸、涼薄的文字攻擊我和我的作品《女人之虎》。作為創作人,我抱著開放的態度接受他人的意見,亦歡迎他人以不同的角度去剖析我的作品,我完全明白一個作品,不能夠取悅所有觀眾,亦不會得到所有同行的認同;但我不能接受這位占飛先生或小姐一味在指指點點、要詹瑞文痛改前非,誣蔑我和我的作品,帶來對所有創作《女人之虎》成員的不尊重,歪曲事實,誤導讀者和觀眾,像娛樂新聞炒作無異,更完全沒有建設性。

執筆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真的憤怒了!記得上一次為一篇「劇評」而憤怒,已經是十五年前,當時我亦以文字回應了,引起過戲劇界和評論界一陣討論和交鋒。想不到,在十五年後的今天,仍然有著這種不負責任的「劇評人」,以文字傷害文化人。試問這樣的趨勢如何幫助文化界健康發展?

我已另外撰文公開回應了,並要求該劇評人召開一個公開論壇,讓關心戲劇發展、文化發展的同行和觀眾公開地說明各方立場和看法,不要再「我在明你在暗」地作爭拗。如果此事發展下去,若沒得到合理的回應,我不排除最終要對簿公堂,這並非我想看見的結局。各位評論人,執筆前請三思。

[剪報] 藝無疆:展能藝術引發的思考


[ 信報財經新聞 2011-08-24 文/鄧樹榮 ]

圖片來源:香港展能藝術會
藝無疆:展能藝術引發的思考

上星期五晚獲邀擔任香港展能藝術會舉辦的第三屆「藝無疆:新晉展能藝術家大滙演2011」決賽的其中一位評審委員。

當晚的演出整體來說相當精彩,得大獎的當然才藝出眾,具備明日之星的風範,其他的參賽者亦很有潛質,大有進步的空間。我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回港時,因緣際會,與香港聾劇團合作過,亦與盲人做過工作坊,對肢體殘障者有少許了解,這些經驗結合當晚「藝無疆」的演出,令我深有所感,於是寫下這篇文章。

展能藝術的核心

殘障人士是社會其中一個弱勢社群,需要社會的特別照顧。在獲得基本的生活照顧之餘,殘障人士亦須要有藝術創作及表達的權利,針對這一點,展能藝術會的工作顯得特別有意義。

身體殘障基本上分肢體(包括五覺)及智力兩方面。無論成因如何,身體殘障都屬於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異數。如果沒有其他人幫助,殘障人士基本上很難獨立生活。大自然的存在是奇迹,人的出現更是奇迹。很多宗教都認為,人體是大自然的縮影,人跟大自然存在着一種內外貫通的關係。倘若大自然出了毛病,人也不會生活得安穩。

東方的傳統醫學認為,身體的毛病是由於失卻了與生俱來應有的平衡,疾病如是,身體殘障也如是。這種觀點亦得到愈來愈多的西方醫學界所認同, 特別是主張整全(holistic)療法的醫生。失卻自然的平衡意味着殘障者要麼不能完全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例如視障及聽障者不能完全地用五覺去欣賞自然),要麼不能與大自然產生一種獨立的,不靠外力的和諧關係(例如某些肢體殘缺者不能自由自在地翻山越嶺或在水中暢泳),要麼不能用智力去學習,去思考,去表達,去提問,去改進自己的生活(例如某些嚴重的智障者)。如果藝術是表達自我,抒發情懷,呈現技巧,那麼殘障人士與健全人士的藝術表現有何不同?這或許是展能藝術的核心問題。

霍金本身已是藝術品

藝術,無論是什麼形式,最後都要令藝術家面對自我,面對自然;或者,更簡單地說,要同時兼顧體內的情感與思想及體外的各種刺激,令體內體外的各種元素產生磨合的化學作用。健全人士與生俱來的平衡感令他們更有能力地應付這個過程,殘障人士就顯得格外困難。先說肢體殘障者,任何具有某種肢體殘障的人士都要花較大的力氣去克服那種特定的殘障;不過,這種困難卻又間接驅使該等人士發展出某些特殊的能力。例如,視障者要適應在黑暗中生活,所以他們的聽覺及觸覺特別敏感。聽障者要適應在一個沒有聲音的環境下生活,他們的視覺及觸覺也特別敏銳。

下身殘缺者因要經常用手去推動輪椅或支撐手叉,往往令上臂很發達。因此,特定部分的肢體殘障者一定會全心全意地運用身體其他部分去盡量達至一種適合於他╱她的自然平衝狀態,使自己的存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符合自身的先天限制。而由於他們的智力與健全人士無異,所以他們的先天限制,往往能令到他們想出一個最適合的方法或風格去表達自己。

生於1945 年的波多黎各著名盲人結他手╱歌手╱作曲家荷西.費利斯安奴(Jose Feliciano)演出時經常戴着太陽眼鏡,這個行為最初出於保護自己的眼睛,但後來便成為一種強烈的表演風格。在健全人士看起來,這是一種來自盲人的自然風格。反之,若某個健全歌手經常戴着太陽鏡演唱,我們只會覺得這是一種人為的風格,接受者可能會很興奮,不接受者就會覺得此人「扮嘢」,減低其認受性。因此,殘障的藝術家在呈現其藝術行為的時候,他們的殘障必定會成為他們演出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觀眾亦一定會有意或無意間從這個角度去評價他們的表現。若果一個健全人士及一個殘障人士都達到相等的表演水平,觀眾很自然地會投殘障人士一票,因為現實告訴我們,殘障人士要克服的東西比健全人士大得多。我們不一定是憐憫他們,但我們肯定會格外欣賞他們的專注力,正是這種專注力使他們重新獲得自然的平衡。

殘障人士的藝術表現

另外一個例子是舉世知名的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他是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癱瘓。他對物理學的精闢見解當然令他登上科學寶座,但他的殘障形像卻使世人分外尊敬他,因為他就是透過這個形象去表達他的自我,而這個形象在這樣一門高深學科裏可以說是絕無僅有。他令世人意識到,頂級的智慧絕對與殘障的身體無關。從一個藝術的角度看,霍金本身已是一件藝術品。

相反,智障者比肢體殘障者離健全人士更遠,因為他們與我們不是在同一個智性層面去溝通。他們有他們的世界,我們很難去理解(當然,輕度智障者較易於被理解)。總的來說,我們只能從健全人士對人類,對世界,以至對自然的認知去理解別人,一旦要被我們理解的人不屬於我們的認知範疇,我們就很難與他們進行健全人士之間的那種慣常的溝通。

智障人士的內心世界究竟是怎麼樣的,對一般人來說肯定是個謎。健全人士應該如何與他們共融,更是大學問。讓他們學習健全人士的生存方式及表達方法當然是其中一個可能性,因為這樣做會使溝通與共融的標準較易釐定,但我相信這不應該是唯一的標準。藝術創作若要創新,必須要找出新的角度去看待既有的現象。

著名的當代劇導演與設計師羅伯特. 威爾遜(Robert Wilson)在最早期的創作裏,經常與一個自閉症患者合作,威爾遜不讓他的合作夥伴學習健全人士的表達方法,反而用非語言的方式與他溝通,並將這個經驗呈之於舞台,終於成就了他著名的視覺劇場。因此,如果要回應展能藝術的核心問題,智障者的藝術表現或可與肢體殘障者分開,而前者有須要找經驗豐富的健全藝術家合作,用意並非去模仿健全人士的表達標準,而是看看後者如何引領前者表達他們的內心世界,這項工作很具挑戰性,從純藝術的觀點,這將是一個很前衞的嘗試,最少在香港如是。肢體殘障者的選擇可能會多一些,他們可以繼續在健全人士定立的藝術形式裏盡力而為,亦可以像智障者般用另外一種方法去表達自己,表達的過程本自自己創作或是與健全者合作也可以。從創作的角度講,這或許才是真正意義的藝術多元化。從共融的角度講,健全人士亦可以從殘障人士那裏得到驚喜,這或許又是更深層次的共融。

我不是殘障藝術工作者,我有我的局限,因為我只能從健全人士的角度看展能藝術。我在此止於拋磚引玉,不獨希望能引發更多關於殘障者創作的討論,還希望健全人士也思考自己的創作其實是什麼。

鄧樹榮

[剪報] 夜靜無風,熱到發噏瘋


[ 信報財經新聞 2011-08-24 文/鄧智堅 ]

夜靜無風,熱到發噏瘋

那一夜,真的夜靜無風,天氣悶熱得很。我選擇了獨個兒去牛棚,穿過一棟棟咖啡色的建築物,我的腿早已疲累,我的汗水已流到面頰,心裏一直祈求劇院不要關掉冷氣。因為我要去欣賞蔡運華自編自演的《夜靜無風》。暫且停一停,小弟今天的文筆總是怪怪的,字裏行間好像帶着一份「小說」的味道,是否因為看完《夜靜無風》?看畢演出果真涼快多了,難道這是一個消暑解渴之作?而「她」的消暑解渴是來自一份坦誠和詩意。

結構以拼貼呈現

故事由創作人自身對兩個真實人物不同經歷的分享,創作角度可愛有趣,讓人想起黃詠詩的成名作《破地獄與白菊花》,由自身家族故事來帶領觀眾遊走創作人的奇想,但蔡運華放棄了角色扮演,以第三者敍事文筆和語氣,加上豐富的肢體語言來把思念之情逐一浮現。說到這裏,要我把故事大綱介紹?還是要把意象和感受分享?筆者對後者的興趣大一點。

整個作品由「思念」出發,實在很適合在牛棚上演,那種逝去之情,不禁讓人想起牛棚劇場前身是一個宰牛的屠場,翻開回憶時,好像隱約聽到牛隻的聲音。還是回到演出吧!創作人沒帶半點陳腔濫調或是悲天憫人,相反以冷靜的態度、詩意的畫面,把一幕幕的回憶翻開,結尾又用幾把風扇將回憶吹送。

作品的結構就像舞蹈演出般以拼貼形式呈現,直接地說就像台灣街邊的小吃,俗稱「掃街」,不要問為什麼先吃刨冰後吃雞排,這種走到哪裏吃到哪裏的玩法,不是人人歡喜,但這種率性就反映了創作人的態度。筆者更期望創作人能把文本內容和演繹手法,加放一點態度,是率性?是調笑?

是浪漫?是憂傷?又可能全都不是。特別在她沒有太多角色扮演的部分,要知道表演的態度是何其重要,畢竟創作須要令觀眾感受到表演者的看法,還有,筆者是一個求知欲很強的觀眾啊!結構部分即使以拼貼形式呈現,還是可以在人物、事件、物件當中多一點呼應,讓觀眾感到即使我們在「掃街」也離不開是台灣。

台詞充滿詩意

文本的台詞感覺詩意,並非生活化的台詞,在現今的劇場十分罕見,就像那位年青編劇鄧智堅就過於生活化和草根性欠缺詩意,我們還是不要提起他吧!蔡運華透過詩意的台詞和優美的肢體語言,告訴大家她是一位有書卷味的演員,演員是喜歡挑戰、討厭煩悶、貪新忘舊的動物,一個演員踏入創作的階梯,亦同時踏入另一個階段,她重新檢視表演、尋找題材、建立屬於自己的美學,而不再單單是我們認為蔡運華適合演什麼角色。

對觀眾來說又是一喜訊,多一些新鮮題材內容、多一些創作,讓本土創作起飛,讓西九文化發展……且慢,有必要扯到這麼遠嗎?可能是那天夜靜無風,使人熱得頭昏腦脹。

鄧智堅

The World Alliance for Arts Education: Call for Partnership Proposals 2012/13



The World Alliance for Arts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Drama/Theatre and Education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ducation through Art
World Dance Alliance


Founded in Viseu, Portugal, 2006









World Alliance for Arts Education
Global Arts Education Summit
Call for Partnership Proposals 2012/13


Introduction

1. World Alliance for Arts Education (WAAE) is a global arts alliance between international arts education organisation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Drama/Theatre and Education Association (IDEA)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ducation through Art (InSEA)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 (ISME)
World Dance Alliance (WDA)

2. WAAE aims to utilize the strength and knowledge within trans-disciplinary, trans-national and trans-cultural arts education associations to the benefit of arts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WAAE interrogates old and new paradigms of education and advocates for the arts as pedagogical forms and methods.

3. Since WAAE’s inaugural gathering in Portugal, 2006, WAAE has worked in partnership with several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who have hosted the gathering of world leaders in arts education strategic thinking. These global summits included:
  • 2007 Hong Kong-Partners: WAAE; IDEA;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Hong Kong Government.
  • 2008 Taipei-Partners: WAAE; InSEA;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 Government.
  • 2009 Newcastle (UK)-Partners: WAAE; Creativ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 Newcastle Gateshead Initiative.
  • 2010 Seoul-Partners: WAAE; UNESCO; Korean Art Culture and Education Service; Korean Ministry of Sport and Culture.


4. During 2011 WAAE Executive Council has focused on consolidating the alliance governance and forging new partnerships. In 2011 WAAE has partnered with:
  •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 The University of Erlangen-Nürnberg, Germany


Global Partners 2012/13

5. As WAAE looks forward we are now planning our next global summit at which we aim to operationalise strategic plans. We are looking for expressions of interest from future partners such as international arts organisations, universities, government ministries, corporate companies.


6. WAAE has identified the strategic action groups and needs within
  • Research
  • Advocacy
  • Networking

The envisioned 2012/2013 global summit will work with these Strategic Action Groups.


Calls for Expressions of Interest

7. The WAAE invites potential partners to work with WAAE in hosting a Global Arts Education Summit that will champion the nature and role of arts education locally, nationally and globally.


8. We seek a host who will assist in funding a gathering of approximately 80 world leaders and strategic thinkers for a 3-day summit in 2012 or 2013.


9. WAAE offers the weight and profile of its combined alliance representing 100,000s of arts educators and artists. We will work WITH hosts in raising their profile and addressing loc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ssues of relevance such as: pedagogy, curriculum, cultural sustainability,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so on.


10. Our history of esteemed partnerships has brought benefits to both the local host organisations and the WAAE members.


11. Please se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 of Interest form and return Ralph Buck by 30 October 2011:
Associate Professor Ralph Buck
Chairperson, Executive Council WAAE
c/o Dance Studies Programme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Private Bag 92019
Auckland 1142
New Zealand
Email: r.buck@auckland.ac.nz

============================================

Expression of Interest
for
Hosting a Global Arts Education Summit
in Partnership with
World Alliance for Arts Education


1. Name of host and funding organisation/s:


2. Contact Person:
Name:
Position:
Email:
Address:

3. Statement of interest or focus in Arts Education: Please attach a 300-word statement.

4. Preferred dates and location for hosting the Arts Education Global Summit
Place:
Dates (approximately):

5. Please list local arts education groups/institutions who have been consulted and wish to be involved.

6. The above organisation undertakes to fund the Global Summit by providing funds and /or seeking sponsorship funds/support from the following partners:

Signed:
Date:

Please email to: Ralph Buck
Chairperson, Executive Council, WAAE
Head, Danc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r.buck@auckland.ac.nz

2011年8月23日星期二

[剪報] 西九研售命名權抵超支


[ 明報 2011-08-23 原文連結 ]


【明報專訊】西九龍文化區工程費隨時超過2008年的216億元一筆過撥款,西九管理局研究六大方法減省開支,包括以命名權贊助等方式,增加收入來源,以及減少停車位數目,以降低工程開支,並鼓勵公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有議員認為西九管理局在分期發展時,第一期應減少發展規模,「睇餸食飯」。

當年政府向立法會申請撥款216億元,曾表明不會再撥款給西九管理局。西九管理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當年對西九文化區的財務估算,在近年已出現相當變化。

建造成本加得快 投資回報高估

首先,工程建造成本的上升幅度,過去幾年遠較當年估計的平均2%高,單是政府工程的投標價格指數,2010年已較2006年上升61%,而私營市場工程投標價格指數也升了29%。

第二,財務顧問本來估計西九管理局將216億元作投資,每年平均回報可達6.08%,但實際上09/10年度只得1.1%,後來管理局改變投資策略,才令回報率增至3.4%,但指甚難達到6.08%目標。

第三,財務顧問估計通脹率平均2%,但今年預測通脹率已調整至5.5%。

六招減開支 減車位研公私合作

為了減省開支,管理局建議六招﹕一是通過分期發展,確保有現金作投資;二是探討公私營合作發展西九項目的可行性,例如向發展商提供建造加營運若干年期的合約;三是研究更能減省成本的工程方法;四是研究其他收入來源如贊助、命名權及捐款等;五是採用成本較低的創意設計;六是減少停車位數目,因為停車位須建於地底,建築和維修費用高昂。

議員倡減第一期規模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永達表示,現階段西九管理局可透過分期發展減省成本,暫未看到需要再注資,「可以將第一期再整小一些,先興建一些細的場地」。他又指命名權要小心處理,因為若場館以一些大商家命名,可能引來爭議。

西九管理局董事局成員單仲偕表示,9月底會公布整體發展設計方案,以進行第三期公眾參與活動。他指現階段西九管理局尚未展開工程,故討論是否需要再注資是言之尚早。


2011年8月18日星期四

郭宝崑节2012

郭宝崑节2012

( 原文連結 )

2002年,郭宝崑先生与世长辞,戏剧界痛失一名大师。不知不觉间十年过去了,2012年我们即将迎来“郭宝崑逝世十周年”。

当我们站在“十年”这个坐标底下,思考到底该做点什么的时候,“包容开放、求同存异”就成为我们的指导理念。

我们想邀请各方各界的戏剧朋友,共同参与到“郭宝崑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来,一起去思考他的作品和他的思想。

我们又不仅仅是要纪念过去,更重要的是要借纪念过去来展望未来;我们又不仅仅是要回顾郭宝崑,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在当今的时空坐标里,郭宝崑与我们的深层关系。

于2012年7月和9月,实践剧场将重新诠释音乐剧《老九》及经典剧目《傻姑娘与怪老树》。同年9月,荣念曾与著名日本导演佐藤信携手呈献不同感官的《灵戏》。教育与拓展的部份,我们将搬演《棺材太大洞太小》、《借东风》以及《我要上天的那一晚》。

我们会把这些世界各地的纪念方式集合整理成资料册,并作两次的公开发表。一次在2011年最后一个季度,另一次在2012年第二个季度,与此同时也在网上不断更新讯息。

如果你对这项计划感兴趣,我们诚挚欢迎你的加入。请点击下载提交表格,于2011年7月15日之前给予回复。

下载郭宝崑节2012中文提交表格

(*如果中文表格的文件出现乱码,请点击这里下载表格的PDF版本

下载郭宝崑节2012英文提交表格

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电话: (+65) 6337 2525

电邮: kpkfestival@practice.org.sg



2011年8月17日星期三

[招聘] 中英劇團:Education & Outreach Manager 教育及外展經理


Established in 1979, Chung Ying Theatre Company is a reputed local professional theatre organization which dedicates to promote stage drama productions, educational and community outreach programmes. CY is also the first local theatre company introducing "Theatre-in-Education" in Hong Kong. To cope with rapid expansion, we are URGENTLY looking for a high caliber professional to join our dynamic administration team.

Education & Outreach Manager 教育及外展經理

Duties:
1. Serve as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2. Represent the Company to work/negotiate with outside parties;
3. Prepare budget, design and conduct DiE/TiE programmes for both schools and community;
4. Undertake research to develop projects suitable for schools and community; and
5. Work with other departments to organise activ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ducational programmes.
To carry out any other duties assigned by the General Manager and Artistic Director as when required.

Requirements:
Degree holder or above in social work / performing arts / drama education or related disciplines.
Sound knowledge in programmes planning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atre, educational and/or outreach programmes, with minimum 5 year solid experience.
Well-organised, independent and strong interest in drama, drama teaching and community work.
Good knowledge of computer system would be an advantage.

(Applicants with lesser experience or academic background would also be considered for appointment as Senior Education and Outreach Officer)

All personal data collected will be kept confidential and used for employment-related purpose only. Chung Ying Theatre Company (HK) Ltd is an equal opportunity employer.

Salary and Benefits
Salary will commensurate with qualifications and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ful candidate. Fringe benefits include rest days, public holidays, annual leave, sick leave, maternity leave, medical insurance, employees' compensation insurance and MPF.

Interested parties please send application letter together with full CV (in both Chinese & English) and expected salary to Administration Manager, Chung Ying Theatre Company, G/F, 10 Borrett Road, Hong Kong, or by e-mail to violatsui@chungying.com on or before 19th Aug 2011. All applications will be treated in the strictest confidence.

Applicants who are not invited for interview by 2nd Sept 2011 may consider their applications unsuccessful.

Enquires Tel: 3961 9810

(Personal data collected will be used for recruitment purposes only.)

Pedagogy of Possibilities: The 2nd Critical Studies in Drama i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Pedagogy of Possibilities: The 2nd Critical Studies in Drama i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Research Seminars, CRSTIE Events)
1 December 2011 to 2 December 2011
Venue: Faculty of Education Epsom Campus,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Host: Critical Research Unit in Applied Theatre
Cost: $150.00
Contact info: See below for registration form and email contact


“Dialogue cannot be carried on in a climate of hopelessness. People trying to be more fully humnan not only engage in critical thinking, but must be able to imagine something coming of their hopes, their silence must be overcome by their search.” - Maxine Greene


In October 2010 close to 100 Drama educators from New Zealand, Australia, Hong Kong, Canada and Eire gathered in Auckland for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ritical Research in Drama in Education Symposium hosted by the Critical Research Unit in Applied Thea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It was a symposium rich in dialogue and rich in new and renewed friendships. The symposium used the Friere quote “We need critical hope in education, like a fish needs unpolluted water” as our touchstone.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ritical Research in Drama in Education Symposium centres again on the necessity of critical hope in education. Key themes to be addressed in the symposium are:
  • How drama in education can be a means of creating and expressing possibilities.
  • The place of the imagination and empathy in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democracy.
  • How drama in education can work towards creating more just and human worlds.
  • How the possibilities of drama in education might be realised.
The symposium will open with a powhiri (formal welcome) at 4pm and conclude at 4.30pm on the following day.


A Postgraduate day for Masters and Doctoral students in drama in education or applied theatre will be held from 9am to 3pm immediately preceding the symposium. The da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work alongside our international visitors.
Presenters confirmed:
  • Dr. Viv Aitken, 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
  • Elizabeth Anderson,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 Associate Professor Michael Anderson,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 Associate Professor Penny Bundy, Griffith University
  • Dr. Helen Cahill,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Associate Professor Julie Dunn, Griffith University
  • Dr Kelly Freebody,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 Professor Joe Norris, Brock University, Canada
  • Associate Professor Peter O’Connor,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 Professor John O’Toole,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RSVP and register with Stacey Davis by November 15: s.davis@auckland.ac.nz
Cost: $150.00 (includes evening drinks and canapés, morning tea and lunch).


Full programme to be announced in September. There will be an opportunity to attend four plenary keynote presentations and three paper/ workshop presentations.


pdf  Download flyer  (201KB PDF)
doc  Download registration form  (30KB DOC)

Link: http://www.education.auckland.ac.nz/uoa/home/about/events/events/template/event_item.jsp?cid=413607

2011年8月16日星期二

巴黎2013年IDEA會議青年志願者


( IDEA 2013 Facebook Group 原文連結 )

巴黎2013IDEA會議青年志願者
目標期待任務與準備 (20119 – 20137)

1.       青年組由什麼人組成?

我們的任務是組織一個可靠的1830歲的青年組。各個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經歷成員均願意作為志願者參與法國戲劇研究與活動聯合會(ANRAT)組織的巴黎20137IDEA會議。

作為這一代的代表,青年組應該具有創意,和提出具體建議的能力。

-          戲劇專業的大學生
-          戲劇學院和戲劇學校的學生演員
-          已參加工作的青年藝術家
-          最近開始工作的青年教師
-          藝術與文化教育(舞臺藝術)專業的博士生和青年研究生
-          青年劇團/大學劇團/青年職業劇團
-          高中生和高等學校預科班學生(戲劇選修課或專業課)
-          參加雙邊或多邊計畫的青年(例如ComeniusJeunesse en Action,歐盟資助的專案)
-          屬於Young IDEA 網路的人員

2.       青年組有什麼任務?

Young IDEA是學生、演員、教師以及藝術家組成的國際網路。他們參加關於戲劇與教育的具體行動,並在IDEA會議上展示其成果。IDEA會議在世界不同的國家每三年舉行一次。自從1992IDEA建立後該網路即已存在,但是直2005年里斯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第一次藝術教育會議召開時才形成組織。

法國及法語國家組的任務是擔任巴黎2013年會議執行委員會和Young IDEA網路之間的聯絡工作。主要任務就是聯繫在Young IDEA的不同會議時(貝根2001,渥太華2004,香港2007,貝倫2010)參加過活動的五大洲青年。

-          思考以及實施Young IDEA 2013的新計畫,並維持同某些原有計劃(Young Creative VoicesLa Grande Cueillette de l’Espoir)的持續性。
怎樣總結這些經驗,並予以改造進而推其發展?
注意到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實踐在藝術家之間建立對話。

-          讓青年組在會議上擔任關鍵職務:選定一個代表新生代藝術家、作家、老師和戲劇組織者的主題發言人/組織一次圓桌會議,使大家真正能夠聽到青年對今天戲劇教 育的看法/建立一個特別關注小組(Special Interest Group),從直接體驗者的角度總結30年來藝術家和老師在學校合作的經驗。/選擇一個中心的、輕鬆舒暢的地方主持會議晚會/從抵達到結束,接待和陪同 會議參加者,特別是以協助名義來法國的參加者。

3.       翻譯志願者:關鍵作用

在會議的準備過程中(201011—20137月),我們需要志願翻譯。然而,舉行會議時,我們會有對同聲傳譯已熟悉的專業翻譯。

我們還會有不斷增加的需要:
-          英文翻法文/法文翻英文:10
-          西班牙文翻法文/法文翻西班牙文:3
-          葡萄牙文翻法文/法文翻葡萄牙文:2
-          德文翻法文/法文翻德文:1
-          中文(廣東話)翻法文/法文翻中文(廣東話):1

4.       協助(休戚相關)住宿:日益擴大的需求

10%的五大洲會議參加者以協助之名來巴黎。協助是IDEA的基礎原則之一。具體來說,我們要為他們提供盡可能友好的接待和住宿條件。建議:要求住在巴黎市內和郊區的青年每個人找5個可以接待客人的可靠家庭。每一家庭須在20137月初5天會議期間給一名青年或者戲劇教育人員提供住宿和早餐。

5.       出版一本巴黎2013IDEA會議參加者導遊

青年組可以給從世界各地來到巴黎的1500名會議參加者提供一些有趣而獨創的想法:
-          在巴黎參觀
-          在巴黎進餐
-          在巴黎娛樂
-          在巴黎乘車
-          在巴黎做客

6.       阿維尼翁2013:會議後計畫

巴黎會議正式登記開始時(2012年),我們預期將為感興趣的會議參加者準備一次到阿維尼翁戲劇節的旅行。青年組也可以參加這個會議後的計畫。


=====================

TEFO Note

IDEA 2013 Official Website (in French): http://ideaparis2013.wordpress.com/


2011年8月11日星期四

《TEFOzine》專欄:<戲劇教育Q&A>

《TEFOzine》專欄:<戲劇教育Q&A>
TEFO 曾舉辦不少培訓教師的戲劇教育工作坊,工作坊的目的是培訓教師把戲劇教育(或戲劇教學法)應用於課堂上,通常這類培訓工作坊的現場反應大多是正面及積極 的,老師均認同戲劇教育的成效。然而,當老師返回工作崗位,卻因為經驗有限,或沒有諮詢的機會,當遇上實際問題及疑難時,老師很容易就對戲劇教育卻步。

故此,《TEFOzine──戲劇與教育專業雜誌》策劃<戲劇教育Q&A>一欄,希望可藉著討論老師推行戲劇教育所面對的實際情況,以解說戲劇教育的理念,從中提昇老師運用戲劇教育的技巧及質素。

我們要深入了解戲劇教育的特點,才可用得其所,否則只會「有形無實」。歡迎各位讀者、老師,將有關戲劇教育的問題或疑難電郵給我們(admin@tefo.hk),藉此引發具建設性的討論,以助各位在不同的課堂或工作上推行戲劇教育,並在此建立共同研習的氛圍。

查詢
電話:2511 0661(楊小姐)
電郵:amigo@tefo.hk

[剪報] 藝發局平租工廈變藝園

 [星島日報 2011-08-06 原文連結 ]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樓價租金高企,有藝術工作者被逼遷離工廈。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牽頭向「朋友」以低於市價租金,租得十萬呎工廈分層單 位,擬向城規會申請批准將工廈分層轉為文娛用途,再以每呎五至六元的租金,開放予藝術工作者租用,料最快年底接受申請,明年初入伙。

記者:洪藹婷

上任七個月的藝發局主席王英偉雄心壯志,他昨日透露有「朋友」主動聯絡他,表示願意將位於荃灣和黃竹坑的工廈的分層單位,以低於市價的租金,租 給當局,再由局方以每呎五至六元的穩定價格,租給有需要的藝術團體或獨立工作者,初步擬訂租約為期五年,到期可再續租。王希望藉此幫助藝術工作者渡過租金 急升的短期通脹難關,長期而言則盼助藝術工作者「自負盈虧」生存。

荃灣六萬呎單位料明年入伙

其中位於荃灣的工廈分層單位面積約六萬呎,料今年尾可率先接受申請,明年初可入伙;至於黃竹坑的工廈分層單位佔約四萬餘呎。

不過,他強調,目前最大困難是向城規會申請打破「先例」。「通常工廈改用途是整幢大廈改,今次我們是三層、六萬呎改,所以碰到有些規劃上問題須 要克服,包括防火問題。」藝發局現正聯同民政事務局和城規會商討,他滿有信心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我們有心做,應該也可解決這些問題」,希 望十一月前可獲城規會首肯。

他又補充,目前有不少藝術工作者在觀塘、火炭的工廈內工作,嚴格而言算不合法,如城規會批准分層轉用途,或可開啟「好的先例」,提供合法使用工廈的申請途徑,變相有益於藝術界健康發展。

17「拔尖」團體獲增撥款

另外,藝發局在三十九個「一年或兩年資助」計畫中,挑選出的十七個「拔尖」團體名單,增加撥款額或延長資助期。每個團體最少獲增十萬元撥款,其 中七個團體獲延長一年資助期。當局表示,今年共撥二千六百萬元投入該資助計畫,比去年多五百五十萬元。今年又新增多三個團體,包括本地中樂團竹韻小集、戲 劇界同流和好戲量有限公司,分別獲批近三十萬元資助。

王英偉強調,當局的資助額旨在幫助團體減輕日常「燈油火蠟」開支負擔,只要團體有長遠計畫,並非「餐搵餐食餐餐清」,局方願意藉持續贊助方式,鼓勵機構不斷嘗試,為本港藝術界帶來不同表演方式。


 =============================================

[TEFO 備註]

相關友好活動: [澳門] 講座:工廈藝術群聚狀況調查分享──你「活化」了沒?

伸延閱讀:誤讀文化工業─從西九到工廈


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TEFO] 論壇紀錄:「假如西九有一幢戲劇教育綜合大樓...」


論壇紀錄:「假如西九有一幢戲劇教育綜合大樓...」



西九文化區的諮詢及規劃工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TEFO建議西九應支援本地戲劇教育的發展,提供推廣戲劇教育、戲劇培訓、培養觀眾的相應設施,以便西九向學校及社區進行推廣,拉近西九與各區學校及社區組織之間的距離,拉闊受惠群,令西九更全面及健康地發展。

為了廣集業界意見,TEFO 主辦「假如西九有一幢戲劇教育綜合大樓...」論壇,維時九十分鐘,先由 TEFO 的常務幹事冼振東先生代表TEFO發表「戲劇教育綜合大樓」的建議書,然後由嘉賓茹國烈先生回應,其後與會者發問及討論。當天的討論重點如下,TEFO 感謝所有與會者的熱心參與。

日期:2011年6 月21日(星期二)
時間:晚上7時30分時至9時正 
地點:香港灣仔駱克道3號 香港小童群益會總部6樓607室
主持:江倩瑩小姐(TEFO秘書)
主講:冼振東先生(TEFO常務幹事/藝術主任)
嘉賓:茹國烈先生(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
紀錄整理:陳俊傑

>> 按此看原文紀錄:

[剪報] 胡恩威寫給藝發局新任主席王英偉先生的公開信

[ 明報 2011-08-10 文/胡恩威 編輯/袁兆昌 ]

世紀.Art Politics :
胡恩威寫給藝發局新任主席王英偉先生的公開信


王英偉先生:

祝賀閣下出任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您是第一位來自商界的藝發局主席;閣下可能在商界有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們文化藝術界對您在文化藝術上的修為和見地並不十分理解;所以我們十分期待閣下能夠具體和實質地提出您對藝術的看法以及推動香港藝術發展的方案。您對藝術的看法將會影響您在藝術發展局的工作;可惜我們從來也不知道您是一個支援藝術發展的商界人士;那麼您喜歡藝術嗎?您喜歡哪一類的藝術?您喜歡哪一種音樂?你喜歡看什麼類型的電影?誰是您最喜愛的作曲家?您對香港藝術有多少認識?您讀過西西和董啟章的小說嗎?您知不知道余光中甘陽和也斯崑南的新詩作品嗎?您知不知道七十年代香港水墨對中國新水墨運動有什麼影響?小思老師的五十年代香港左翼文學研究和後九七有什麼關係?香港的現代戲劇和舞蹈有怎樣的特色?香港的實驗藝術對中國的藝術有怎樣的影響 ?您對近十年中國藝術發展有多少理解?電影和文學的關係是什麼?您認為以上這些基本的文化藝術知識和您在藝術發展局的工作有怎樣的關係?您知道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的分別嗎?您看過多少香港藝術家的舞台作品?你知道吳大江林樂培老師的音樂作品嗎?沒有足夠的文化藝術知識和經驗可以有能力和資格「發展」藝術嗎?

除了文化藝術基本知識;您對文化藝術政策和香港文化藝術政策有多少理解?您讀過張信剛教授的文化委員會建議書嗎?你是否支援建議書的內容?您對目前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有何看法?您認為香港目前的藝術發展情和其他國際城市有怎樣的分別?您知不知道經濟學家John Maynard Keynes是英國Arts Council的第一任主席?他本人也是一個古典音樂專家與及長期支援藝術的贊助人Patron?你知道藝術支持者Patron和藝術投資者Investor 的分別嗎?你知不知道英國的藝術政策都是專家主導的?您對英國Arts Council 的具體運作理解嗎?那麼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工作重點是「發展」什麼?你有沒有詳細閱讀香港藝術發展局條例?你知不知道香港藝術發展局應該以發展「香港藝術家」為本位?你知不知道英國的Arts Council是一個非常重視藝術數據和資料蒐集的機構?您在傳媒訪問中提到香港藝術需「捧紅」更多藝術明星?您會以什麼標準和方法去捧紅「藝術明星」?為什麼你認為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工作是捧紅藝術明星,而不是改善香港藝術的社會生態?在娛樂圈的artist和藝術家有什麼分別?沒有全面和具深度的藝術教育藝術和研究可以全面和多元發展嗎?您對香港目前低俗主導的主流文化有什麼看法?您作為一位人大代表,您對中國的文化政藝術政策有多少認識?您對中國目前的藝術發展有什麼看法?

我們都明白您是以義工身分出任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您是會怎樣分配您的工作時間呢?您會否走進香港藝術工作的空間,了解香港藝術工作者的工作生態?

 老實說,你們這些商界達人工作繁忙,對藝術也是當作一種娛樂,可能藝術在你們的眼中只是一玩具,而不是提升人文質素學科?過去二十年,香港藝術政策出現了好像你們那樣的過客,指指點點,教訓一下藝術家沒有效率呀山頭主義呀之類的不負責任言論。你們的捧紅藝術明星論也許反映了你們的藝術修為就是香港主流娛樂圈的水平。

祝好

胡恩威


[文﹕胡恩威 編輯:袁兆昌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友好] 編劇實作:戲劇情境與人物創造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

香港藝術學院盛意獻上 戲劇教育大師班

編劇實作:戲劇情境與人物創造

導師: Penny Bundy副教授 (Griffith University)
主持/翻譯:陳玉蘭

日期及時間:2011年9月20日(星期二)及9月23​日(星期五),7-10pm(共6小時)
地點: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
語言:英語,輔以廣東話翻譯

簡介
教師、社工、戲劇教育與應用劇場工作者的工作常常涉及創​作戲劇文本。本大師班介紹兩個創作劇本的要素:戲劇情境​和人物,讓參與者了解如何有效地應用這些元素以及發展相​關的知識和技巧。

現代戲劇的劇作家經常以工作坊的形式來發展作品,這種協​作式創作過程特別適切於教育情境或應用劇場。在這個六小​時的工作坊中,你將與其他參與者一起尋找和醞釀意念,擬​定一個戲劇情境,找出主題與戲劇行動,創造其中的角色並​為其賦與血肉。過程中你將會學習如何處理演出文本,創作​躍出紙本、活靈活現的戲劇。

工作坊內容包括實作練習、即興演出和其它創作實驗,你亦​將會進行一些簡短寫作練習。參與者可以選擇用中文或英文​進行創作。

名額: 20人
查詢: Ms Kiki Lau (2824 5347, aklau@hkac.org.hk)
費用: 港幣1,200元
報名表格及詳情: http://www.sendspace.com/f​ile/yrqazd

導師簡介
Penny Bundy是澳洲格理菲斯大學戲劇系副教授,也是劇作家​和導演,特別專注於社區劇場、青少年劇場、兒童電視節目​。她是KITE Theatre Company的創團成員,曾擔任該團教育劇場的演教員​以及編劇。其青少年工作獲澳洲ASEA (Australia Society of Education through Arts) 的藝術成就獎。


Hong Kong Art School proudly presents
Master Class on Drama Education

Scriptwrighting through Action
Crafting Dramatic Situations & Characters

Conducted by: Associate Professor Penny Bundy, Griffith University
Hosted by: Chan Yuk-lan Phoebe

Date & Time: 20 Sep (Tue) & 23 Sep 2011 (Fri), 7-10pm, (6 hours in total)
Place: Hong Kong Arts Centre, 2 Harbour Road, Wanchai, Hong Kong;
Language: English, with Cantonese translation

About the Master Class
Teachers, social workers, drama educators and applied theatre practitioners are often required to create dramatic scripts in their workplace. This master class will develop an understanding of two key elements (dramatic situations and characters) of effective dramatic script and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produce these.

Scriptwriters in modern theatre often go through workshopping processes in creating their works. Such a collaborative process is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educational and applied theatre settings. In the 6-hour workshop, you will work with other participants as a team to generate a dramatic situation, focus it thematically and in terms of creating dramatic action, create characters from these situations and flesh them out to give them depth and vividness. Through this process, you will learn to manage performance text and understand how it works off the page.

The workshop will entail you in practical exercises, improvisations and other experiments including short pieces of writing, which you can choose to write in Chinese or English.

Max. capacity: 20
Enquiries: Ms Kiki Lau (2824 5347, aklau@hkac.org.hk)
Fees: HK$1,200
Application Form: http://www.sendspace.com/f​ile/8d0rmn

About the Facilitator
Penny Bundy is Associate Professor in drama at Griffith University. She is a writer and director specialising in the fields of community theatre, theatre for young people and childnren's television. She was a founding member of KITE Theatre Company where she acting and wrote in Theatre-in-Education. She was also a recipient of an ASEA (Australia Society of Education through Arts) Arts Recognition Award for her work with young people.

[剪報] 藝術工廈三招扭乾坤 工作室全滿 增租金收入

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本月在中心舉行深水埗為題的展覽,
人流不少,侯婥琪認為租用展覽廳及黑盒劇場可增加租金收入。(林振東攝)


[明報 2010-08-09 原文連結 ]

【明報專訊】活化工廈是不少空置工廠的出路,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3年前經營不善,令工作室空置、虧蝕。中心在2010年5月由侯婥琪接任行政總裁,上任一年以來,她表示中心財政狀况健康發展,工作室全滿,又以開放工作室、展覽場地招租及黑盒劇場租務「三招」撥亂反正,希望藝術家滿意新管理。而年輕藝術家則期望引入更多商業活動,帶旺藝術品市場。

6年前,石硤尾工廠由藝術發展局、浸大等合辦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獲賽馬會捐助6940萬元翻新,把這座30年樓齡的空置工廠改變成100多個工作室,讓藝術家租用。不過08年開幕時遇上金融海嘯,部分租戶棄租,空置問題嚴重,租戶更在08年底開會聲討中心首任CEO呂豐雅,結果呂豐雅在2010年2月離任,由曾任何鴻毅家族基金行政總監的侯婥琪接任,任期將於2012年中完結。

開放工作室 辦黑盒劇場

侯婥琪日前接受專訪時表示,「現時JCCAC是健康地營運,由於中心是非牟利機構,不是以商業活動支持主要營運開支,透過協助藝術家辦工作室、宣傳他們的藝術活動為主。」侯婥琪稱,中心多邀請外面的藝術家租用展覽廳及辦黑盒劇場,增加租金收入,而平日約1000人次出入,而周六日共有2萬人次出入,整個場地較以往活躍,又以開放工作室吸引觀眾。

周六日2萬人次出入

侯婥琪稱,去年董事局要求每年檢討租金,按政府差餉估價、同類型場租及中心財政狀况評估租金,「中心3年無加租,現時才開始檢討租金」。由2011年1月1日起新租客,每呎租金由6.5元加至7.5元,加幅15.4%。

現時工廈內的工作室全滿,租戶之一自得窰工作室負責人鄭明輝,08年起租用工作室,以陶藝創作為主,他滿意中心的營運:「藝術家初時對中心的方向較多意見,頗多聲音,現時中心氣氛較3年前平靜。」

租戶望增店舖賣藝術品

由08年開始成為租戶的畫家Joey則說﹕「中心只是製造人流,並非令藝術普及,多數入來中心的人,只是過路,很少真正了解藝術。」他建議中心可多設些店舖售賣藝術品,帶旺人流及藝術品市場。

藝術畢業生:宣傳不足

剛租用約5個月的岑愷怡,和朋友李錦坪開辦「烏托邦」畫室,由於他們是浸大視藝畢業生,可享一年免租優惠,岑愷怡坦言:「平日約20人路過,明顯是中心宣傳不足。」她建議中心加強宣傳,以及繼續提供租金優惠予剛畢業的藝術學生。

明報記者 彭美芳

===============


【明報專訊】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雖然舉辦展覽無數,但今年底才首辦「JCCAC藝術節」,推廣駐場藝術家租戶的作品。今次邀請全座工廠100多名藝術家參展,有40多個團體參加,但有10多個租戶認為是小圈子展覽而拒絕參加。
JCCAC行政總裁侯婥琪稱,中心開幕3年以來首次舉辦以中心為「主角」的藝術展覽,目的是回應中心租戶的期望,舉辦具代表性的大型藝術推廣活動,提升駐中心藝術家及JCCAC的公眾形象。
中心於今年1至5月舉辦了3次公開活動,邀請租戶參與展覽的討論,並邀請策展人鄧凝姿籌辦「當代視覺藝術展」,由12月2至13日舉行。鄧凝姿表示,會把部分同類型藝術媒體放在鄰近區域,促進藝術家間的交流。
十多租戶反對抗議
但在籌備期間約10多名藝術家反對該展覽的形式,有人更在中心張貼多張海報抗議。JCCAC發言人回應時說:「中心內有百多租戶,難免會有不同意見和觀點,但我們對此情况是理解和尊重的。」

2011年8月5日星期五

[剪報] 藝發局拒資助 作家申覆核

[ 明報 2011-08-05 原文連結 ]

【明報專訊】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組前主席兼作家寒山碧(原名韓文甫,圖),因被藝術發展局拒絕撥款資助出書,日前向高院提出司法覆核,指藝發局涉嫌政治審查,干預創作自由,要求高院推翻藝術發展局的決定。

原名韓文甫的作家寒山碧,2005年至2010年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組主席。他昨表示,去年12月30日卸任後,翌日向藝發局申請撥款資助,出版一本以其經歷為藍本、講述內地人逃亡香港的長篇小說,但藝發局之後一直未有與其接觸。

「競爭激烈」被拒 職員實收一申請

直至今年5月,韓收到藝發局回覆,對方以「競爭激烈」及「資源有限」拒絕其申請。但韓向藝發局職員查詢時,職員曾表示只收到他一份申請,故認為藝發局的拒絕理由不合理,遂提出司法覆核。

韓又指出,藝發局批核其「寫作計劃」的申請時,違反了《香港藝術發展局條例》,亦未有依照正常評審方式及分配撥款原則,更批評藝發局涉嫌政治審查,干預創作自由。他又表示已申請法律援助,以聘請律師。

現年72歲的寒山碧,原籍海南省文昌市,畢業於廣州師範學院中文系本科(學士),1968年來港後曾任記者、編輯,為知名傳記作家,曾出版《鄧小平評傳》、《毛澤東評傳》等著作,主編《文學與傳記》雜誌。

【入稟編號﹕HCAL61/11】

[剪報] [澳門] 藝文界認文創網有完善空間

[ 澳門日報 2011-08-05 原文連結 ]

【本報消息】文化局日前公佈啟動“澳門文創網”(www.macaucci.com),冀本澳最新的文創資訊得以廣而告之,並成為本地文創單位透過網站推廣最新產品及活動訊息。有本地藝文界人士認為,文創網處起步階段,要提升其國際權威度和便捷性,長路漫漫,建議當局在實證調查的基礎上,為本地文創企業開闢廣闊的展示平台提供助力,致力整合創意設計資源和製造企業資源,從而產生商機和帶動需求。

有本地藝文界人士表示,網站籌備已久,現正式推行,雖屬起步階段,但仍聊勝於無。他坦言過往本地藝文工作者一方面多以“單打獨鬥”方式存在,各自為政的氣氛下,加上澳門過往缺乏供藝文工作者交換資訊的平台,即使自身具備或知悉外來的成功經驗,但未必有平台與業界分享,唯有經常參考香港、台灣、新加坡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為成熟的地區提供的資訊搜索管道。他認為,本澳的文創網處起步階段,要提升其國際權威度和便捷性,還有一段漫長的道路。

組文創團出外考察

網站的另一對象是希望吸引有心人對本地創意產品的認識,受訪的藝文工作者認為,如何整合文化創意方面的資源和製造企業資源,使兩者進行有效的對接,讓設計企業與製造企業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從而產生商機和市場需求,是文創網還需努力探索的方向,當局要具計劃性、針對性地豐富網站內容。

本地設計師關英傑樂見文創網為本地文創單位提供推廣產品的資訊平台,但要真正有效地在狹窄的本地市場尋找生存空間,或於廣闊而陌生的外地市場打開銷售網絡。他認為,當局有必要協助文創單位率先做好市場調查,方能事半功倍。除建立文創網外,不少本地藝文工作者仍未明晰品牌的版權和價值,或空有創意但未知如何轉化為實物產品。建議政府甄選文創單位組成觀摩團,赴外地考察藝文創作的成功案例,讓本地文創人士親身體會,收集豐富的資料後,可將經驗和感受在文創網上與更多業界人士分享。

2011年8月3日星期三

[海外] Drama Australia National Conference 2012

Drama Australia National Conference 2012

 

In 2012, at the Drama Australia National Conference, we invite you to Delve.  Delve is about discovery, it is about digging deeper and exploring the richness that is at the core of what we do.  As we delve, we take our thinking to a different level.  By delving we can explore innovative curriculum, examine new ideas and research, create new understandings of shifting paradigms, engage in pedagogical change and delve into our imaginations for the creativity to inspire ourselves, our peers and our students.

 Drama Queensland invites the Drama Australia community to converge on Queensland as we Delve in 2012.  The beautiful South Bank Cultural Precinct will be home to Delve 2012.    The state of the art performance arts and educational campus of South Ban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ill provide the perfect backdrop to delve into workshops, keynotes, papers and masterclasses.  Delegates will be able to selec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rom a wide range of conference strands: 
  • Curriculum — Early years
  • Curriculum — Middle years
  • Curriculum — Senior years
  • Australian curriculum
  • Indigenous perspectives
  • Asian perspectives
  • E-learning
  • Beginning and emerging teachers
  • Industry
  • Research
 Delve 2012 will be held in Brisbane on Friday 9th, Saturday 10th and Sunday 11th March 2012.
 Should you wish to contribute and present at the conference, watch this space....We will be calling for expressions of interest in Term 3 this year.  Our program will be launched mid Term 4.
 We hope you will join us as we Delve in 2012.

Link: http://www.dramaqueensland.org.au/delve-2012-national-conference.html

[友好] 《通識自選劇場—演出計劃:<白紙>》及<無價戲劇空間-戲劇培訓計劃>


好戲量現向全港中、小學及大專學生提供多個學習戲劇的機會,我們認為香港教育制度下,學生接觸文化藝術教育的機會實在不足,所以設計了針對學校的《通識自選劇場—演出計劃:<白紙>將通識科目揉合戲劇,以輕鬆手法提升學生之學習興趣。另外,<價戲劇空間-戲劇培訓計劃>為高中生及大專學生提供六個階段的學習戲劇機會,學習專業的編、導、演技巧,發掘戲劇的潛能。

好戲量現為香港藝術發展局一年資助藝團,希望能夠善用資助,為學校及學生提供便宜的學戲機會,希望貴 報刊能夠幫我們宣傳,讓更多人知道這兩個計劃。詳情請看附錄,如有查詢,歡迎致電35999755或回覆此電郵聯絡劉思遠小姐

1.《通識自選劇場—演出計劃:<白紙>
請參閱附件”通識自選劇場2011

2. 好戲量<無價戲劇空間-戲劇培訓計劃>

好戲量行政總監
劉思遠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