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星期一

[剪報] 藝術起義──單挑王英偉



[ 信報財經新聞  2011-08-29 文/鄭天儀 ]

藝術起義──單挑王英偉

首位來自商界的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初來乍到已令整個社會搲頭兼困惑,最近更惹來文化人胡恩威單挑,撰寫公開信要求他交代個人藝術修為、發展藍圖,以及「何德何能」勝任此公職?

沉默良久,王英偉終接受了上任後首個個人專訪,強調不為平反,只為議事。

「為了一個人就要回應,我咪好傻好唔得閒?」這位被喻為「藝術界的陌生人」,在一股高壓「嘈」下,依舊一臉從容,面對尖銳的提問也一貫保持招牌笑容,既否認自己是中央派來扼殺香港藝術自主性的謀臣,繼而再當起說客來: 「大家不要認為來自商界的都是銅臭,凡是地產商都是不好!」這位主席,強調自己愛藝術、有遠見、懂管理之道,當仁不讓。

五十八歲的王英偉,幾十年在官、商兩個界別已鍛煉和沉澱出一副金身,難怪能提早踏入耳順之年。

溽暑未艾的上周五,太古坊藝發局基地,在從未開放的主席辦公室,王英偉筆挺西裝、微聳的油光黑髮,一派商界紳士風範迎來,原來他剛與西九新CEO 連納智(Michael Lynch)午宴,談西九與藝發局如何長遠合作,達到1+1=>3。饒宗頤提字「和而不同」的橫匾映入眼廉,王英偉應該知道我有備而來,雖不至荷槍實彈,但尖銳問題卻是隨身裝備,饒公的護身符正好成為外界種種質疑的「標準答案」,被訪者似乎比訪問者還要興奮,這就是我今、昔認識的王英偉。

中央從無Lobbying 胡恩威拋出多個藝術常識題,測試這位新任藝發局主席有多少斤両,王英偉嗤之以鼻,一招太極推手回應。「(唔識)有咩問題?我夠可以問番五十條佢唔識的問題,這是毫無意義的,橫跨不同範圍,好多藝術家都未必識答,識答又如何?帶領藝術發展不是科舉考試。」懂不懂還是其次,王英偉最引來文化界詬病的,是他的「藝術明星論」。

「外界誤會了,我的意思是,每個行頭都有突出表現者,希望可以令大眾對佢哋更認識,可能『捧紅』和『明星』比較商業,但我沒有冒犯的意思,我一個人點捧得紅一個人?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對於被質疑在藝壇並無江湖地位,這位在官、商界別甚吃得開的大倌這樣回應: 「看你點界定『陌生人』?如果二十年前已在城市當代舞蹈團當董事、六年作為香港國際電影節主席、擔當香港電影發展局委員等等的公職都不算數,我真不知點先叫算數?是否表演藝術家才能算得上是文化中人?公職事業上,無可能所有主持人都是在業界出身的。拍拖都要時間,我希望大家放下成見,睇我的表現和結果,採取和而不同的態度多提意見,胸襟闊啲就能解決問題。」事實上,文化界更關心或擔心的,是商業的意識形態會綑綁香港藝術自主性,尤其在仇富情緒高漲、官商勾結爭論愈盛的環境下,恐怕連文化藝術這塊淨土也會被銅臭玷污,或者令藝術變得商業化。問題還未說完,王英偉已搶白: 「不會,藝發局從不以商業角度考慮資助項目,也沒政治考慮,你看我們資助的多是中小型藝團就知我們的用心,我非一言堂,撥款全由成熟並有認受性的評審委員會決定。」港大經濟及會計系畢業的王英偉,曾於牛津及哈佛大學深造。早年為政務官,92 年升至工業署副署長,其後轉戰商界,先後加入嘉華國際、恒基中國及瑞安建業,現為上市公司新昌營造及旗下新昌管理的常務副主席,剛離世的主席朱樹豪與他甚為老友。近年滿身公職,包括浸會大學校董會主席、香港國際電影節主席、旅發局、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等,又是人大代表。

和內地的友好關係,令他被質疑是可能出賣香港藝術前途的「左傾分子」,王英偉矢口否認。事實上,九十年代初,中英就回歸問題發生爭拗,中方自行籌組香港過渡事宜的預委會,成員亦包括王英偉,可見他在內地吃得開。當藝發局主席這幾個月,有沒有受到有形和無形之手施壓?

「無人同我傾過計喎,所以好寂寞,內地深知和尊重香港一國兩制,好似國際電影節選片每年都按用藝術成分去選,否則題材離不開愛情、歷史和政治,怎禁得來?內地對香港藝術態度一直寬鬆,從沒有人要求lobbying 什麼。」

主席藍圖

王英偉透露,最初拒絕當藝發局主席崗位,經政府多番游說才答允,並決定放棄部分公職,抽時間接這枝熱棒。他分析,自己被政府看中,愛藝術只是其中一個考慮,最主要應該是他那張無上限的人情信用卡,一卡在手,自然有計為藝術界「搲銀」,而且他深諳官商兩界的溝通方法,做起事來靈活性自然較大。

畢竟,一切依舊是很有斟酌性的,新人事怎樣也應該帶來一點新作風……王英偉強調,要推廣的是商業贊助並非純為金錢,可提供場地甚至幫手宣傳,他自豪地說,深信官商兩個界別均覺他可信。唯一向他投不信任票的,或許是對他陌生的文化藝術界。

「我經常與藝術家溝通,我聽得明白他們說什麼,當然他們是否聽得明我說什麼就不得而知。其實世上每個人天生有欣賞文化和藝術的能力和權利,不是畫家才算藝術家,我一有空就去參觀各地的藝術館,我愛所有、不同的藝術。」這位公職王沒有具體透露會放多少時間在藝發局工作,但堅稱自己是「藝術雜食動物」,自小愛藝術,一有空餘時間即瞓身支持,好古典又愛新潮,由抽象畫到雕塑,貝多芬到陳奕迅、達利到程十髮、貓王到蛙王都是他那杯茶,談最近看過的《德齡與慈禧》和葉詠詩音樂會談得頭頭是道。

「嗱,我真係有睇,仲好乖坐到最尾㗎!」「好濫!」我說,他隨即回應:「咁咪啱做藝發局主席囉,我覺得藝術無分高雅、草根,起碼我有心欣賞、願意支持佢哋,令資源分配平衡啲。」他更透露,1977年當官搞屯門節,是他首個把出位的蛙王郭孟浩介紹予鄉親父老,包括「新界王」劉皇發和陳日新,以證其藝術眼光。

的確,王英偉這位主席一上場就展現bargaining power,今年有十七個團體增加了撥款資助,看到在寸金尺土的香港缺乏藝術空間,成功找到商界朋友提供十萬呎的改裝工廈,以大約五元一呎的優惠租金長期租予藝團和藝術家,算是他在位首項功績。

「作為藝發局主席,必要確保提出的點子長遠行得通,不能像爆竹一爆便算,我的最重要的任務是與政府溝通,並要確保資源用得其所。」他已部署長遠及具體的發展藍圖,滋養香港藝術土壤。例如未來香港有西九、中環活化區等落成能提供大量的表演場地,他要為此與不同藝團和組織商討,如何合作好好利用這些設施。

「香港其實已有不少國際級的藝術家,我會想辦法令他們走出去,不能養在深閨人未識,我已搭好路,每年帶團往上海和江蘇進行路演,希望日後每年帶香港不同藝團去內地不同城市交流,找尋雙向的合作機會、幫助中型藝團壯大解決青黃不接的問題,同時也會協助培養藝術行政人才,包括策展人、藝評人甚至觀眾。」滿肚密圈的王英偉,最希望香港能長期有長壽的藝術節目,並說: 「要令香港藝術百花齊放,不能單靠藝發局揠苗助長,必須培養自由空間令藝術有生命力地自然成長,再研究它需要什麼資源和養分,然後給予。」

仇富論

王英偉重申宣誓,人生的主軸與藝術無關,他卻有心推動香港藝術發展,不為好大喜功,也不為打造競爭力坐標,像他最愛的藝術家達利(Dali),點子是「瘋狂中帶可行性」。

我說香港很多藝術家很窮,連信用卡和按揭都申請不到,皆因在香港商業社會,「藝術家」不是正統職業,沒有穩定收入作為「貸款」依據。對此他表示理解,但強調這不是香港唯一問題,像他的兒子王梓軒就放棄投資銀行的高薪厚職,轉戰流行樂壇,這是選擇問題,像他選擇一生人擔起三世人的工作。

「其實我都是老百姓而非含着銀鎖匙出世,一家八口蝸居在五百呎斗室直到結婚才搬走,我第一份工在社署做AO,幫政府訂立五年社福計劃,我對貧窮從不陌生。」談到當下社會的仇富情緒,他不禁想當年。

「藝發局同事最初都覺得我好pushy 好aggressive,但後來發覺如果不是這樣,效率就不能這樣快,作為leader,必須懂得時勢。」薑,果然是愈老愈辣,尤其一塊在商界馳騁的老薑,他在那裏混都滑不溜手。

訪問尾聲,我問王英偉一旦退任,最想得到別人怎樣的評價?

他托一托眼鏡想了五秒,然後鏗鏘地吐出: 「一個盡了力的藝發局主席。」「That's it ?」我問。「That's it.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做了幾十年人,他說一直奉這句話為圭臬。

封咪歌神愛「達利」

訪問中,不時會聊起王英偉自身的藝術創作。他說他小時候學過書法,但沒有堅持,一向較喜歡唱歌,叛逆時代在校園夾過band,做過主音,最愛電影《舒特拉的名單》。他曾經為慈善推出單曲,更試過由香港管弦樂團伴奏唱張學友《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據這位校園歌神回憶,當年學生沉迷歐西流行曲,他們演出的首本名曲是Hous e of the risingsun,結尾一定是Kiss me goodbye,談到這些歲月點滴,他比影帝更表情豐富。

「不過,自從我個仔(王梓軒)做歌手後,我已封咪。」沒有請他露兩手,王英偉已主動急封後門。

「施主,何故未曾出山已收山?」我戲謔。

「因為佢一定要唱得好過我,如果我唱得好過佢,怎辦?」並非藝術家,王英偉卻沾了藝術家的自戀基因,真想即場請他表演書法,揮毫個「醜」字。

「書法我好鍾意,最愛草書和行書,這嗜好或留待退休後發展。」問他最愛何人的字,他說饒公和程十髮,前者秀氣、後者瀟灑。

本身也是當代藝術小收藏家的王英偉,愛抽象畫和玻璃吹件,最愛達利、北歐藝術家Johannsson 和玻璃大師Alfredo Barbini。

喜歡達利是否因為他夠癲?我問。「癲?未至於,或許是放吧。」王英偉發出一陣狂笑: 「我成日同同事講,要開放自己,唔好成日一百個唔得,要問點解唔得?」再追問下去,我怕他會答,自己一生最全然和滿意的創作就是兒子。

後記

王英偉跟我談到有關藝術的林林總總,我忽然聯想到剛退任蘋果電腦CE O 的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2005 年於史丹福大學的演講。

並非修讀科學或工程、甚至沒有大學畢業的喬布斯,欣賞手寫藝術字標籤於是去上書法課,他用心學習serif與sanserif字體這看似雕蟲小技,在掌握到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和活字印刷後,最後引發他創作第一台Macintosh 的靈感。故他認為無論找工作或找伴侶,真正獲得滿足的唯一方法,是做愛做的事(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do)。試想想,1985 年他在一手創立的蘋果的權鬥中被攆走,若不是對科技和設計的鍾愛且死咬着不放,如何回歸蘋果助其起死回生。

王英偉說,當年他兒子坦言想勇闖樂壇而放棄優薪厚職的投資銀行崗位時,自己沒有請他三思,而是豁達地說: 「人生要開心無憾,只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有信心在藝術事業上會有所成,沒有戰戰兢兢,展露出漫長歲月磨洗後的了然和自信。

「選擇你所愛,再愛你所選擇的。」這是這兩位主席的共通點,喬布斯成功了,王英偉如何,時間會告訴我們。

欲觀看精采訪問片段,請登入《信報》視聽頻道:http://www.hkej.com/template/multimedia/php/index_video.php

鄭天儀

ttycheng@hkej.com

攝影郭錫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