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剪報] 他在身體狂飆的年代——王墨林與台灣小劇場運動

[ 澳門日報 2011-11-10 文/ 阿 丁 原文連結 ]

他在身體狂飆的年代——王墨林與台灣小劇場運動

於八十年代興盛蓬勃的台灣小劇場運動中,出現了一批敢於創新、敢於批判體制、旗幟鮮明的劇場作品,在華文地區的戲劇發展中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其最主要特色就是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與對主流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抗,這與當時台灣社會正面臨一個巨大的政治社會的轉型密切相關。

首先是社會方面,自從國民黨於一九四九年五月宣佈全台灣實施戒嚴以來,社會上一直受到監控,文化藝術也是在肅目的社會氛圍中生存。到了八十年代,台灣開始出現連串的工人運動,一九八二年台大學生由於爭取學生會普選而引發了學生運動,旋即成為其它學生運動的導火線,一時間,很多學生組織獨立社團並出版地下刋物,還陸續出現了環保、反核等社會運動,小劇場也成為這些運動當中一股重要的支援力量,以劇場發聲發力。

直到國民黨在一九八七年宣佈結束戒嚴、開放黨禁,使台灣走出一黨專政的局面,在這戒嚴後期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也處於醞釀轉型的動盪中,加上受到當時歐美日前衛劇場的衝擊和影響,因而產生了一系列在劇場美學上大膽實驗、在內容和形式上皆求新求變的小劇場作品。

作為小劇場運動裡一股中堅的不妥協力量,被稱為“悍將”、“異端”、的,就是王墨林。這位台灣重要的小劇場藝術先驅者,作品有著濃厚的社會抗爭意味,曾在一九八七年解嚴前夕,在蘭嶼進行《驅逐蘭嶼的惡靈》的戶外演出,與當地原居民雅美族人共同抗議政府在此傾倒核廢料,這是台灣第一個結合示威與表演的“行動劇場”與“環境劇場”演出。

“身體”始終是王墨林最為關心的劇場美學內容。他曾於一九八二年前往日本東京,專門研究日本劇場裡的身體表演特質,他也一直把“身體”作為反體制的重要工具,在劇場裡實驗著種種不同的“身體”表演,同時也涉及行為藝術的演出與評論。

去年他曾在北京SOHO的大聲館進行過一場小劇場講座,以“身體”的角度來總結八十年代的台北小劇場運動:“八十年代的台灣社會是一個身體展示場域,每個人似乎都開始醒悟到自己有一個肉體,就躲在自身某處的角落,不管在街頭運動或在小劇場,都是召喚現身的祭壇,一個身體狂飆的年代至今已成另一片寧靜的記憶。”偏離了政治批判的角度,小劇場安靜了,王墨林甚至於一九九五年發出“小劇場已死”的哀號,然而王墨林對小劇場的執著卻沒有放下,他主理的“身體氣象館”活動頻繁,還在二○○五年接下了“牯嶺街小劇場”的經營管理權,他的“身體”實驗精神也沒有被惡化了的健康所改變,在一輪的休養整頓後,有關“身體”的評論出版、劇場創作等又再次蓄勢待發,步步往前。

(從《黑洞3》說起·上)

阿 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