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9日星期四

[剪報] 戲劇篇之四:八面玲瓏的「be」

[ 文匯報 2012-02-09 文/舒志義 原文連結 ]

戲劇篇之四:八面玲瓏的「be」

上次筆者談到,分辨英文動詞不同形態極重要,因為動詞是英文句子的靈魂。而所有動詞中,最簡單、又最複雜的,究竟是哪一個?我認為,是「be」。「Be」這個百變星君,可說是「八面玲瓏」(擁有8種形態:be、is、am、are、was、were、been、being),用法似易非易,要「降服」它,真不容易。所以,它擁有一個「尊稱」:「verb-to-be」,跟美猴王孫悟空相映成趣。

文法書和老師告訴你,「be」是這個動詞的原型(infinitive);「is、am、are」是現在式,分別用於「第三身單數」、「第一身單數」和所有「眾數主語」後;「was、were」是過去式;「been」是過去分詞,位於動詞表第三行……

我以前在白板上畫表,告訴學生上述知識。除了坐在第一行最用功的學生用心聆聽外,另外幾個或許會給點面子、望著你,其他的索性做自己的事、不理你。

不如講講故事,排遣一下悶氣吧!

王子復仇記 下手常躊躇

從前,有個丹麥王子,父王無故中毒身亡,王子極度傷心。及後,王叔登基,處理朝政。怎料,父王死後不到兩個月,母后和王叔忽然宣布要結婚!王子急得衝口而出,罵媽媽跟所有女人一樣是弱者(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

一日,父王鬼魂在城牆出現,跟王子說,殺害自己的,就是叔叔,要王子為他復仇。王子怒不可遏,但細心一想:「且慢,鬼魂會不會是假扮的?一定要查明真相!」於是,王子裝瘋賣傻,趁機查探事情底蘊。他聽說,戲劇反映人生(the purpose of playing is to hold the mirror up to nature),若找演員在叔叔面前演一場戲,可令他原形畢露。於是,王子邀請戲班入宮,上演一場「毒殺國王」戲碼。叔叔看後,果然心虛,逃到一角,懺悔去也!

王子看到叔叔在祈禱,正打算拔出匕首之際,卻自忖道:「且慢,叔叔正在懺悔,現在殺他,豈不就白白把他的靈魂送上天堂?」於是,復仇大計又擱下來……

不能做決定 首句說「be」

這復仇故事其實是個「不能做決定」的悲劇。煩惱的王子正在考慮是否要復仇、是否要自殺之際,講了一段重要的話,第一句就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丹麥王子就是莎士比亞經典悲劇《王子復仇記》(Hamlet)的主角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大概就是是否要繼續生存下去的意思。而「be」,就是存在之意。「Be」的用法,一言難盡。它在形成不同形態的動詞群(cluster of verbs)時出現。有關動詞群的話題,請容許我們下次再談。

希望你在進一步認識「be」這個製造問題的動詞前,上網查查《哈姆雷特》資料,或到圖書館找找電影版本看看,思考一下哈姆雷特為何要自製問題。有興趣讀劇本的讀者,則可讀世界書局出版的朱生豪譯本,中英對照。筆者在此,當然不會把故事結局告訴你啦!

香港公開大學
教育及語文學院助理教授
舒志義博士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