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新聞] 非華語幼園生缺支援

 [ 明報 2011.07.04 原文連結 ]

【明報專訊】非華語學童數目過去數年持續增長,但教育局提供的課程配套只在中小學層面,對幼稚園缺乏支援。教育局數字顯示,今學年非華語幼園生達 1.1 萬人,5年來上升兩成。有教育學者批評教育局在小學才開始教非華童生中文已太遲,促由幼稚園起培養。

翻譯通告功課 教家長中文

將軍澳英皇幼稚園6、7年前開始接收英法等國籍的學童,後來增收南亞裔學生。今年非華語學生多達15名,佔了全校人數三分之一。校長梁小玲接受訪問時指出,非華語生與本地學生共處同一課室,猶如微型聯合國。

梁小玲指出,校方常與只懂「鄉下話」的少數族裔家長溝通,出現「雞同鴨講」,因此要翻譯所有通告和功課,簡單如教幼稚園生抄寫「羽毛」二字,也會在功課上以英語貼上羽毛的解釋、拼音,期望家長亦能學好中文。又找來精通廣東話的巴基斯坦家長充當翻譯及橋樑,漸漸本地及少數族裔家長亦打成一片。

非華語生 5年升兩成

教育局數字顯示,非華語幼稚園學生數目,由06/07年9242人,上升至10/11年11,192人,上升21%。梁小玲指出,少數族裔學童持續增長是大勢所趨,但只要處理得宜,學校、本地及少數族裔學童及家長均可得益。

支援接收少數族裔學校的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關之英則指出,現時教育局僅為小學及中學提供教授非華語學生的課程補充指引,幼稚園仍苦無支援。關之英說,今年已第3年透過融樂會籌募經費,為小學及幼稚園提供協助非華語學童中文計劃,以專業及有系統的教學法,助教師教授非華語學童中文,包括為這班學生設計教案,透過兒歌、故事、模擬遊戲等,反覆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關之英說﹕「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問題,愈早加強訓練愈好,如待學生升上小學才處理已太遲。」

教育局發言人指出,為協助非華語幼稚園學童學習中文,教育局經常舉辦教師發展課程,探討照顧學習多樣性的課題,及通過日常視學,向為非華語兒童提供學前教育的幼稚園提供意見。發言人稱,應讓兒童從真實語言環境中學習語文,教學時不應運用夾雜語言,以免影響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

明報記者 袁柏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